摘要: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峰峦叠翠、沃野丰收、梯田静美、河流奔腾,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在一起的各民族共同谱写着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近年来,红河州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民族特色,精心打造“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以红菜、红果、红花、红米、红畜、红酒、红糖、红药、红茶九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峰峦叠翠、沃野丰收、梯田静美、河流奔腾,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在一起的各民族共同谱写着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近年来,红河州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民族特色,精心打造“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以红菜、红果、红花、红米、红畜、红酒、红糖、红药、红茶九类高原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不仅推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强劲动力,绘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新图景。
产业融合
共耕“九红”沃野 凝聚各族发展合力
进入九月,走进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层层叠叠的梯田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大地的天梯,层层金黄。这里是哈尼族聚居地,红米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也是哈尼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过去,由于种植方式传统、市场渠道狭窄,红米产业发展受限,村民收入微薄。
梯田红米实现稳产优产
随着“红河九红”品牌的打造,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政府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入先进种植技术,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提升红米品质。黄草岭村村民马皮文家有3亩田,以往种植的红米产量不高且销售困难。如今,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他采用新的种植技术,不仅产量提高,而且价格也上涨了。“这几年梯田红米的价格很好,村里有合作社专门来收购,我们村民种植红米不愁了。”马皮文兴奋地说。
随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黄草岭村村民马春生成立了小马哥乡村旅游合作社,收购村民们手中的红米、糯米、糙米等农产品。“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有200多户社员,国庆之后,我就可以把卖红米的分红分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致富发展。”马春生信心满满地说。元阳县还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每年收割谷子的时候,村民们不仅收获稻谷,还能收获肥美的稻花鱼和泥鳅,千年哈尼梯田焕发出新的活力,变成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田”。
蒙自石榴
在蒙自市,石榴产业同样借助“红河九红”实现了腾飞。蒙自石榴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蒙自市新安所街道小红寨村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百余亩山地,带动25个村民小组的1200余户社员实现增收致富。近年来,蒙自市构建了“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成汇集全球308个品种的石榴种质资源圃,培育21个杂交组合品种,引进4个专利品种试种,受到市场和农户欢迎,石榴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34.06万吨,总产值超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36.8亿元,蒙自石榴连续四年入选“云南省十大名品”品牌目录。
红河州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推广等方式,推动“红河九红”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红河州共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1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工厂车间的精细加工,再到市场销售的奔波忙碌,各民族群众携手共进,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共同筑牢了民族团结的经济根基。
文化传承
深挖“九红”内涵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每年农历六月,红河县迤萨镇都会举办“红米节”,哈尼族、彝族、傣族群众一起打糍粑、唱山歌、捉稻花鱼。“节日让我们更像一家人。”村民们说。
开远鲜花产业
“红米节”不仅是丰收的盛宴,而且是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在红河,许多产业浸润着民族文化基因。泸西县万亩高原特色蔬菜基地里,各族菜农忙着采收色泽饱满的“红菜”;开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娇艳的“红花”绽放出产业新希望;弥勒市的葡萄园里,酿制“红酒”的葡萄正积累着甜蜜;屏边县的荔枝“红果”、河口县的菠萝“红果”挂满枝头,映衬着果农的笑脸。在石屏县,豆腐非遗工坊开发出特色菜肴;在金平县、绿春县,林下中药材“红药”种植蓬勃发展;在“红酒之乡”弥勒,每年举行的葡萄酒文化节暨马拉松赛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各民族朋友和海外宾朋,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平台。在“红糖”主产区,傣族、壮族的手工艺制糖体验,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项目。
在“红茶”庄园,来自不同地区的茶叶爱好者、经营者汇聚于此,品茗论道,洽谈合作……每一个特色产业背后,都是多民族群众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红河九红”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符号,将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财富。
品牌是打响市场的“金名片”。近年来,红河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思路,建立“1+13+N”暨“‘红河九红’总品牌+红河州县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擦亮红河州土特产“金名片”。
泸西高原梨
随着品牌战略提升,无论是建水阳光玫瑰葡萄、屏边妃子笑荔枝,还是蒙自石榴、河口小菠萝,或者是泸西高原梨、开远蜜桃、石屏杨梅、个旧水泡梨,“红果”红遍八方,远销国内外。
凭借“红河九红”品牌影响力,在第7届南博会期间,“红河九红”系列产品在一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直播中“锋芒初显”,开播不到10分钟,直播间点赞量就突破100万次;开播26分钟,直播间订单交易量达10.16万元。
2023年以来,红河州实施“石榴红”工程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建立互嵌式社区、共建式园区、共享式节庆。全州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个、示范单位7个,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4个。通过品牌打造,“红河九红”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各民族的心灵,让大家在交流与传承中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借势“九红”品牌 共同体意识牢铸心间
河口口岸,一辆辆满载“红河九红”农产品的货车有序通关,驶向越南等东盟国家。近年来,红河州充分发挥沿边开放优势,政策赋能,让农产品出口提速增效。《红河州加快对接RCEP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州关于建立农产品进出口联动工作机制的改革方案》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有力推动“红河九红”产品搭上国际列车奔向国外市场。
河口公路口岸货运通道上熙熙攘攘的货车
红河州借助“红河九红”品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农产品“走出去”。同时,通过举办边民互市贸易节、跨境电商交流会等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
不仅在边境地区,今年3月,2025云南蓝莓大会在红河州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展商和广大消费者。其间,红河州消费者协会、红河州九红协会联合举办以“共筑满意消费红河九红产品展”为主题的“红河九红”产品展示展销会精彩亮相,展现了“红河九红”产品的独特魅力和蓬勃活力。活动聚焦红河州“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汇聚了26家本土优质有机企业和地标产品企业,产品涵盖农产品、手工艺品、美食等多个领域。活动现场,各展点前人潮涌动,消费者纷纷驻足了解,对独具地方特色的商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消费者在品尝了展商提供的特色美食后,购买了心仪的产品,现场交易氛围热烈而有序。
圆润饱满的蓝莓
今年7月,在沈阳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红河州以云恢290稻米、滇屯502香米、哈尼梯田红米等优质特色“红米”为代表的“红河九红”系列产品受到广大采购商和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现场成交金额12.18万元,与省内外30家企业达成各类原粮、成品粮及“九红”产品采购和销售意向,签订企业间产销合作协议12项,协议金额1541.5万元,取得丰硕成果。会议期间,红河州参展企业品牌有梯田谷雨、梯田魂、红穗、大红屯等19个品牌185种产品亮相,涵盖红米、红果、红药、红糖、红茶、红花、红酒、红菜、红畜等品类。“红河九红”系列产品以其丰富多样的高原特色和不可复制的独特品质,在本届大会集中亮相,备受欢迎和好评。其间,红河州进行了以“天养红河 灵蕴九红”为主题的“红河九红”区域公用品牌专题推介,全方位介绍系列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红河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九红”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根据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红河州“九红”产业标准化发展报告》,目前,全州已制定红米、红茶、红酒等7个“红字牌”农产品团体标准,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306个,“蒙自石榴”“屏边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另据红河州统计局2025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4年,红河州农业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9.2%。
屏边荔枝
红河州委、州政府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将培育壮大“九红”产业作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如今,穿梭在红河州的乡村田野,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繁忙的电商直播间、欢声笑语的民族村寨交织成一幅和谐画卷。“红河九红”产品沿着高速路、随着航空线、借着互联网,飞出高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也将红河州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故事传向四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红河州的实践生动证明,聚焦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通过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团结,通过产业繁荣促进情感交融,就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来源:蒙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