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搁平时,没人会揪着“地球还能活多久”这种事儿瞎琢磨——毕竟这颗蓝色星球稳稳当当转了46亿年,哪会那么容易“下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已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搁平时,没人会揪着“地球还能活多久”这种事儿瞎琢磨——毕竟这颗蓝色星球稳稳当当转了46亿年,哪会那么容易“下线”?
咱们这代人就算能活到百岁,大概率也见不着地球出啥大岔子,要是有人盼着在有生之年目睹地球毁灭,那还是趁早别做这白日梦了。
以前总听家里长辈说,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能烧50亿年,地球就能跟着撑50亿年。
小时候听了这话,心里那点对“地球爆炸”的小担忧立马就没了,还在日记本上得意洋洋写:“我爷爷说了,就算到他老得走不动道,地球也好好的!”
可等长大懂点事、会刷手机了,就总刷到些自称“懂行”的人,神神秘秘凑过来说:“别傻乐了,地球哪能给你留50亿年时间?”
多数人听完也就一笑而过,甚至忍不住在评论区“吐槽”几句——我这辈子能活80岁都算福气,跟我扯几十亿年后的事儿,不是闲得慌吗?
但既然有人提了,咱们也不妨顺着这个话题唠唠,看看地球的“寿命账单”到底是怎么算的。
太阳系里天天都在搞“大动静”,太阳内部的核反应就没停过,但这会儿的太阳还算“靠谱”,给地球的能量不多不少,既不会让咱们冻得缩脖子,也不会热得直冒汗,刚好能让万物生长。
可科学家却泼了盆冷水:就跟人老了会糊涂、爱发脾气一样,太阳老了也可能“性情大变”。
有天文学家算了笔账,说再过10亿年,太阳就会慢慢“变老”,亮度会一个劲儿往上涨——这对地球来说,可不是小事,简直相当于“核弹级”的灾难。
到那时候,赤道地区的温度能热到没法住人,南北极的冰川会哗哗融化,整个地球的温度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严重的话,地球可能就成了“火球”,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你看,这么算下来,地球哪能撑到50亿年?说不定不到10亿年,咱们就没法在这儿待了。
有人可能会抬杠:万一10亿年后的太阳“脾气”变好了,没那么暴躁呢?那提出这个预测的科学家岂不是很没面子?
可话说回来,10亿年后,那些科学家的坟头草都不知道长多高了,就算想“找他们对质”,也找不着地儿啊。
除了太阳,还有个说法传了挺久:太阳不是“独生子”,它还有个“亲兄弟”,叫“伴星”。
不过这事儿没谱,纯属大家“脑洞大开”。这个说法最早能追溯到40年前,1984年的时候,有研究古生物的专家发现,过去2.5亿年里,地球上的物种每隔2600万年就会来一次“大洗牌”,好多物种会突然消失。
于是就有人猜:会不会是太阳有个“隐形伴星”在搞鬼,帮地球“更新物种”呢?
科学家还给这颗没影的星球起了个名,叫“涅墨西斯星”。
按这个猜想,这颗伴星可能是亮度低、存在感弱的红矮星或者褐矮星,它会绕着太阳转,每当它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时,它的引力就会搅乱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那地方装满了彗星和小行星。
被搅乱的小天体可能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进内太阳系,撞到地球,引发物种大灭绝。
但说到底,至今没有任何实打实的证据能证明这颗伴星存在。
以人类现在对太阳系的研究程度,要是真藏着这么一颗恒星,早就用各种望远镜、探测器把它“揪出来”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颗伴星真的存在,也真能搅乱小行星,它最多也就是让人类遭殃,对地球本身来说,算不上多大的破坏。
毕竟地球都扛了46亿年了,要是被几颗小行星撞一下就“没了”,那也太窝囊了,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
可就是有人不依不饶,非要证明“地球寿命不到50亿年”。
其实这话听着就跟街头算命的一样——抓着你的手摸两下,就说你活不过30,乍一听挺吓人,仔细一想全是胡说八道。
先不说50亿年后太阳毁灭、地球怎么样,跟现在的咱们没啥关系,咱们先把自己这几十年的日子过明白、过舒坦了,比啥都强。
单说“地球留给人类的时间不足50亿年”这个说法,逻辑上就说不通,纯属“偷换概念”。
50亿年后太阳衰老、走向死亡,是太阳作为一颗恒星的“宿命”,跟人类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压根是两码事。
再说了,地球离太阳不算最近,水星、金星比地球离太阳近多了,要是太阳真要“收拾”行星,也轮不到地球先着急啊。
拿“地球留给人类50亿年时间”说事儿,就好比跟一个会盖房子的人说“你家房子今晚就要塌了,你活不成了”。
在房子塌之前,以人类的聪明劲儿和创造力,难道不会好好保护自己的家?
就算房子真的没法住了,咱们也能想办法搬家,或者重新盖一座更结实的房子,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办法。
而且现在人类早就不是“光说不练”,已经在为“应对危机”实打实忙活了——比如NASA搞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不光是要让宇航员重新登上月球,还打算在月球上建长期基地,相当于先在地球旁边搭个“中转站”;
欧洲航天局也没闲着,一边盯着火星上的水和土壤,一边推进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就是想搞清楚火星到底能不能改造成“第二家园”。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找新家”的事儿,眼下还没那么容易实现。
就拿月球基地来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待几天还行,要是想长期住,怎么解决氧气循环、食物自给这些问题就难办了。
总不能天天从地球运物资,那成本比登天还高;火星就更不用说了,表面没有稳定的大气层,白天热得能烤熟面包,晚上冷得能冻裂石头,想在上面种庄稼、建房子,还得突破好几个技术难关。
不光是“找新家”,人类还在琢磨怎么“把现有的家修得更耐用”。
就说能源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化石燃料越用越少,还会污染环境,所以各国都在拼着劲儿搞清洁能源。
中国的“人造太阳”EAST装置,好几次实现了等离子体运行突破,要是将来可控核聚变技术真能落地,那人类就相当于掌握了“无限能源”,再也不用为石油、煤炭发愁;
还有那些遍布各地的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机,也是在一点点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给地球“减负”。
但这些技术也有“软肋”,比如可控核聚变,现在还只能让等离子体维持几分钟运行,想实现稳定发电,至少还得几十年;
光伏和风电又受天气影响大,阴天、无风天就容易“掉链子”,怎么储存多余的电能,也是个没完全解决的难题。
真正可能让人类“提前离开地球”的,从来不是什么天文灾害,而是人类自己“折腾”出来的麻烦。
比如脑子一热发动核战争,把大气层炸得稀巴烂;
或者研究出像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那样的烈性病毒,还不小心让它们在全球传播开;
再或者大家一起“使劲儿”,把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矿产这些资源全挥霍光,最后没东西可用……
更别说这些麻烦背后,还藏着“跨国协作”的难题——就像减少碳排放,不是一个国家努力就行的,得全世界一起商量着来,但有些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迟迟不愿行动,这也让地球的“减负计划”慢了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人类也没那么傻,“竭泽而渔”的道理谁都懂,不至于自己把自己逼到绝路。
只要人类能好好活下去,一代传一代,时间多的是,别说50亿年,就算传个500亿年,也不是没可能。
说到底,那些说“人类活不过50亿年”的人,要么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太悲观,要么就是想故意放大焦虑,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地球给人类的时间其实足够充裕,真正该担心的,是别在“搬家”或者“修房子”之前,先把自己的家拆了。
与其天天纠结“地球还有多少亿年寿命”,不如从现在开始做点实在事。
比如今天少开一天车,为减少污染出点力;明天去栽一棵树,给地球添点绿色。
毕竟能毁灭人类的,从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明明知道这么做不对,还偏要“作死”。
咱们把当下的日子过好,把地球保护好,比啥都强。
该文章提到中科院院士汪集旸曾表示地球依旧能够继续存活45亿年,但人类可能只剩下一亿年时间。
顶端新闻的这篇报道指出,中科院院士汪集旸称如果没有地球环境变化、太阳演化以及其他天体灾难等意外情况,人类大约还能在地球上生活45亿年。
来源: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