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接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划定了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其中,全部位于黄岩岛东北侧的礁盘,面向菲律宾。
中方在黄岩岛,使出了无懈可击的一招,比填岛更能治菲律宾于无形。
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公告,批准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公告一出,外界舆论都炸了,没想到中国政府还有这一手。
紧接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划定了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其中,全部位于黄岩岛东北侧的礁盘,面向菲律宾。
根据玉渊潭天的说法,建立了这一自然保护区后,就得落实海洋环境法,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想要进入保护区范围,就得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同时只允许展开科考行动。
而这也就意味着,菲律宾无论是任何船只、渔民,都无法再在这块区域进行捕捞活动,也进不来这块海域,只能向我方申报,通过后才有机会进入。
从设立黄岩岛领海基线,到建立自然保护区,表明了我们对黄岩岛实控和治理的水平都在逐步提升,现在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执法。
当然在这期间,也有不少声音传出,这是否意味着中方放弃了在黄岩岛填岛?
我们要注意到,根据官方发布的规划图,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总面积也就3523.67公顷,换算过来就是不到35.3平方公里,但是整个黄岩岛的礁盘面积,可是有150平方公里;
同时保护区的范围,还不包括露出水面的南岩和北岩,这依旧为我们的填海工程保留了可能性,所以这二者并不冲突。
甚至,当我们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填岛的可能性还会大大提升。毕竟都建立保护区了,那相应的、该有的配套设施,是不是也该配备齐全?
话说回来,对现阶段来说,建立自然保护区,也是比填岛更加稳妥的方式。
毕竟我们知道,黄岩岛距离菲律宾也只有200多公里。如果在黄岩岛上动土,可能会招致菲律宾的狗急跳墙,不利于我们当前与南海周边国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氛围。
当前南海局势还算可控,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又何必冒险使出这招。
同时这两年来,菲律宾不断散播所谓“中国渔民破坏黄岩岛海洋环境”的虚假叙事,试图借此站在道德制高点,争取西方的支持,从而限制中方在黄岩岛的行动,进而增加自身在黄岩岛的存在感。
如今,我们直接在黄岩岛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保护南海生态环境的决心,让菲律宾的虚假叙事不攻自破。
所以说当中方使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招时,国内舆论都炸了,没想到国家还有这一手,既不会导致局势剧烈升级,又能更进一步实控黄岩岛、完善管理黄岩岛的法律体系,同时还是菲律宾乃至是国际社会都无法反驳的做法。
这更加展现了我们在与菲律宾南海博弈中的智慧,凡事不一定都要来硬的,我们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相对温和的方式,也能更进一步加强对黄岩岛的实控,还展现了我们对黄岩岛的主权行使,治菲律宾于无形。
当他们反应过来,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中方必然还会有后续的动作。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此前我方建立的海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如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其也分为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各个区都有相应的规定。
核心区禁止任何人员进入;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经营活动;实验区则可以参观、旅游。
也因此,黄岩岛自然保护区,必然也会有其相应的管理方案,我们坐等就好了。
跟中国博弈,菲律宾还嫩了点。
国家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步高棋——既守住了生态文明的国际立场,又用最温和、最合法的方式,将黄岩岛的实控和管理推向新阶段。
菲律宾不是总炒作“中国破坏黄岩岛海洋环境”吗?那我们直接建保护区,把黄岩岛整个东北侧礁盘划入保护范围,依法监管、科学准入,非经批准,任何人、任何船不得进入。
我们没填岛、没动武,却一样实现了有效管控。既避免了局势升级,又堵住了菲方的嘴,还立住了“负责任海洋大国”的形象。
更妙的是,保护区只是黄岩岛整体礁盘的一小部分,南北两岩仍留有余地。未来若需建设,空间仍在、法理更稳。
所以说,这步棋看似温和,实则无懈可击。黄岩岛,是中国的一步慢棋,也是一步长棋。
来源:阿尔法军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