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外资啤酒巨头,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演“五胡乱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2-13 14:26 1

摘要:在说到食品饮料行业方面的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马勇曾这样说道:“现在碳酸饮料、方便面、啤酒等行业基本都是外资控制的,在食品市场上,只有白酒还是我们的!”

在说到食品饮料行业方面的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马勇曾这样说道:“现在碳酸饮料、方便面、啤酒等行业基本都是外资控制的,在食品市场上,只有白酒还是我们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啤酒行业风起云涌,那个时候各个县、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啤酒厂。比如说在1979年,我国啤酒厂还只有90多家,而到了1987年,光是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中国啤酒产量年增速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但是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有少量国际啤酒的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啤酒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大量的外资啤酒开始抢夺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并在国内通过扩产或是并购来开拓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很多的啤酒其实都被外资收购或是与外资啤酒达成合作。在这些外资啤酒中,尤其以百威和嘉士伯的收购力度最大,而以喜力、麒麟、朝日啤酒为主的外资啤酒并不以收购为主,而是更才侧重于自建生产基地和贸易公司。

五大啤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

其实,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有国际啤酒品牌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84年,广州市珠江啤酒厂举行奠基典礼。通过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英特布鲁国际(百威集团前身)开始间接涉足中国市场,后参与到珠江啤酒上市中,至今百威英博仍是珠江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1995年,百威集团共投资1.7亿元,开始在武汉建立了第一家啤酒厂,年产量为25万吨。当时百威啤酒在武汉亮相,给当地啤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短短数年时间,百威啤酒就占领了武汉的中高档啤酒市场。2008年,英博集团斥巨资520亿元收购了百威集团,并组建了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百威英博。

1995年,嘉士伯收购了广东的“龙八”啤酒品牌,试图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然而,由于当时嘉士伯对内陆市场了解不足,加上其市场决策权集中于香港,导致这一收购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突破。

嘉士伯当时主打的高端战略,与当时国内啤酒价格的主流存在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当时百威、青岛、珠江等啤酒纷纷在我国中东部、南部等地区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与这些品牌正面交锋的风险极高,嘉士伯决定转而进入西部这一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

喜力啤酒市场世界第二大啤酒品牌。在九十年代中期,喜力啤酒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此时的喜力啤酒在中国还没有生产基地,仅拥有包括海南、上海等地几家合资啤酒公司的间接股份。当时国内销售的喜力啤酒主要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洲进口。当时由于主要是自建工厂,加上比较高端的定位,所以喜力啤酒在国内的市场开拓方面不如百威和嘉士伯。

麒麟啤酒和朝日啤酒都是日本的啤酒品牌,与三得利啤酒并称为日本三大啤酒巨头,目前两者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啤酒巨头。与喜力啤酒类似,麒麟和朝日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收购战略,而主要是自建生产基地。

1996年,麒麟啤酒与统一企业合作,成立了珠海麒麟统一啤酒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进行生产‌。2005年,麒麟啤酒通过收购统一企业的股份,实现了对珠海麒麟统一啤酒有限公司的100%控股,并将其更名为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1994年,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在杭州、福建、烟台和北京投资建厂。1999年,公司在深圳和青岛又合资建成了中国最先进的啤酒工厂。不过虽然朝日和麒麟啤酒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0年左右了,但是主要布局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低于百威和嘉士伯。

外资啤酒的扩张:

在这些国际啤酒巨头中,百威是并购地产啤酒最多的,其次是嘉士伯。而喜力、朝日和麒麟啤酒虽然实力也非常强,但极少采用并购的手段来拓展市场份额。

百威啤酒在早期也是面对面地与青岛、雪花、燕京这些国产啤酒战斗,但是并没有取到理想的预期,于是百威方面就开始采取收购战略。2004年,百威的前身安海斯-布希收购了哈尔滨啤酒 ,所占股权达99%以上。2005年,收购湖北金龙泉啤酒。2006年英博集团斥巨资58亿收购了福建省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雪津啤酒。

2014年,收购了吉林省最大的啤酒制造企业—金士百啤酒,收购了江苏大富豪啤酒100%的股份,获得年产100万吨的巨大产能。2017年,百威收购拳击猫,开始扩展国产精酿啤酒市场。当然,这些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啤酒品牌,实际上百威收购的啤酒品牌至少有几十个。目前来说,百威及其旗下的诸多品牌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比华润雪花和青岛都要高。

新世纪初,在嘉士伯将目光转向中国西部之后,也开始了大肆的并购战略。2002年,嘉士伯通过收购云南昆明华狮啤酒和大理啤酒;2004年,嘉士伯通过收购拉萨啤酒50%的股份巩固了其在西藏市场的地位。接着,嘉士伯又与兰州黄河啤酒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以进一步拓展其在甘肃的业务。

2008年,嘉士伯通过与荷兰的喜力啤酒合作,收购了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苏纽的股份,获得了重庆啤酒17.46%的股份。随后几年,嘉士伯逐渐增持重庆啤酒的股份,最终在2013年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实现了对重庆啤酒60%的控股,成为了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2015年,嘉士伯全面并购乌苏啤酒。2020年,嘉士伯将其绝大部分在中国的品牌统一纳入到重庆啤酒公司旗下。

喜力啤酒并不采取大规模的并购,在2018年之前,喜力啤酒仅拥有包括海南、上海等地几家合资啤酒公司的间接股份。2013年之前,广东的金威啤酒算是喜力旗下一个比较著名的品牌,而喜力亚太酿酒(中国)是仅是金威啤酒的第二大股东。直到2022年,喜力啤酒才收购了台湾地区的一家啤酒厂。

¥32.7Heineken/喜力啤酒 罐装500ml*24罐整箱装 全麦酿造啤酒 官方正品 购买

2018年之前,喜力啤酒在中国市场承受的压力较大,甚至销量一度下滑。2018年,喜力啤酒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左右,在高端啤酒方面,也仅占有1.7%的市场。

不过在2018年,喜力啤酒与华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由华润啤酒拿下了喜力啤酒在大陆地区的6家公司。目前大陆地区喜力啤酒的运作属于华润方面,而喜力集团则占有华润啤酒一定的股份。

目前,嘉士伯和百威旗下的产品几乎能实现全国化销售。而喜力系列啤酒仍然是主打中高端市场,主要布局于中东部市场。朝日啤酒和麒麟啤酒虽然实力非常强,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其实并不太好。

2005年,麒麟啤酒集团全资控股珠海啤酒厂之后,将其更名为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下称珠海麒麟),成为集团在海外投资兴建的第一家工厂。

目前,麒麟啤酒在中国市场有三大品牌,分别是麒麟啤酒、海珠啤酒和澳门啤酒,主要在粤港澳一带销售。澳门啤酒原来是在澳门生产,在2008年澳门啤酒将其在澳门的生产设备迁移至麒麟啤酒在珠海的综合生产园区。

朝日啤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现在应该是这几个巨头中占比最小的。1994年朝日啤酒进入中国市场后,在国内东部城市建立了不少的生产基地。2000年8月,朝日啤酒(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9年,朝日啤酒更是以6.665亿美元购入了青岛啤酒19.99%的股权,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在2017年,朝日啤酒就将其所持中国青岛啤酒近20%的股份出售给复星集团及其子公司。朝日的首席执行官Katsuki称,由于当时缺乏“高端产品”和“非常低”的价格,再加上百威、嘉士伯、雪花、青岛、燕京等品牌的挤压,该公司决定从中国撤出,而聚焦欧洲市场。不过,在国内仍然能够买到朝日啤酒的产品,朝日啤酒也在计划重返中国市场。

最后:

按照营收来算,百威、嘉士伯、喜力、麒麟和朝日啤酒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啤酒。但是五大外资啤酒巨头在竞争中的表现其实大不相同,百威系列的表现最亮眼,而朝日则是败退中国市场,又企图卷土重来。

百威和嘉士伯已经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上的五大巨头之一,和华润雪花、青岛、燕京共同构成中国啤酒市场上的T5。目前来说,外资啤酒几乎可以占据国内啤酒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雪花、青岛、燕京、珠江等本土啤酒强有力的对手。 #深度好文计划#

来源:知识星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