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第一性原理的名义传播标准答案,值得警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19:49 1

摘要:不知不觉中,与第一性原理有关的文章已经写了22篇了。审核三次不通过,只好大幅删改了。

不知不觉中,与第一性原理有关的文章已经写了22篇了。审核三次不通过,只好大幅删改了。

写这些文章的起因是一则小视频,里面列举了20个所谓的第一性原理。针对这20个所谓的第一性原理,老头尝试以逻辑思维和第一性原理的要求为基础,进行了逐个分析。

本文对前面的文章进行简单总结。

第一性原理在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解决某些具体场景下的具体问题的时候,通过追溯到这些具体问题的最基本的核心因素,然后从这些核心因素出发,打破常规思维和习惯做法,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更佳路径。

第一性原理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在面对复杂系统性问题的时候,因为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难以追溯到最基本的核心因素;或者说,最终所有问题都可能要追溯到人性这个复杂概念。在这个时候,第一性原理的作用真的很有限,必须谨慎运用。

在那个视频中谈及的20个第一性原理中,都是对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简单化、片面化描述并试图给人们一个标准答案。

问题恰恰就在于标准答案!

在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绝大多数问题通常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更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因为其涉及数目众多的变量,也可能存在太多不同的视角和利益相关者。然而,如果用“标准答案”的方式给出的是一个固定、统一的解答,忽视问题的复杂性,真的是在忽悠!

标准答案的危害

1.抑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僵化人的思维:标准答案的存在,是默认有“唯一正确”的解答方式或结果,就会造成人们停止思考和批评,从而忽略其他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教学中只有标准答案能得分,学生会习惯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只会背诵标准答案而压制其研究、探索的能力。

扼杀社会创新: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有一个权威性的标准答案,这个社会的思想必须陷入僵化,很难有所改变。

2.忽视问题多样性与情境差异

简单归因从而“一刀切”:复杂问题通常涉及很多动态因素(如文化、经济、技术等),标准答案可能忽略具体情境,从而倾向于“一刀切”式地去评价或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失败。比如,用“GDP”总量来评价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者把“是否忠诚”来评价一个人(有人说“忠诚不绝对就是不忠诚”)。

集体主义或多数人暴政:标准答案往往适合于“集体主义”或“多数人暴政”。把符合集体主义或多数人利益的观点当作标准答案,必然忽视弱势群体或少数人的合理诉求。

3.滋生教条主义与诉诸权威

僵化带来的教条和权威:如果一个社会过度依赖标准答案,多数人会丧失自主决策能力,最终形成对教条主义或权威的依赖性。例如,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

很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一个明君来管理社会,再不济希望有一个清官来帮我主持公道,如果前两个愿望不能实现,最后寄希望于一个大侠来行侠仗义弄死欺负我的坏人。但是,很少有人这样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自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管理社会,如果存在分歧,就通过协商和妥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遭受不公的时候,常见两个报怨:一是天公不作美,二是圣人不出世。

加剧危机和风险:如果标准答案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数据错误、前提假设错误),很可能造成错误越来越大,危机和风险扩散。比如,如果你认为经济危机是一个经济问题,那么经济危机很可能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

4.对分工合作和知识更新造成障碍

没有多元化就没有分工合作: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标准答案,而没有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分工合作很可能被终结,很多事情可能就没有人做,更谈不上跨领域协作。例如,拼命考公考编想要挤入体制内,根源在哪儿呢?

阻碍知识更新:标准答案之下的人,很难再有自由的思想。当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就无法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更新。例如,传统理论“XXX主义”长期主导某些学科,压制新研究。

5. 标准答案是权力垄断的象征

标准答案常常来自权力机构的定义,通常用来维护既得利益者的话语权,最终结果,只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无论是强行统一的答案,还是长期习惯形成的观念,在强调个体自由的现代文明社会,很可能带来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最终带来社会的对立而不是共识。

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和包容,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无论是利用第一性原理,还是用所谓的“底层思维”,亦或是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话术来包装的各种说法,都有向别人灌输“标准答案”的嫌疑。

摆脱标准答案式思维的方法很多,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通过对批判性思维或逻辑思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社会能够容忍不同的思想,允许每个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一性原理文章汇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来源:心育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