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4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妈怎么突然瘦了那么多?脸色也不好看,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李阿姨刚退休,原本想着开始享清福,没想到身体却出状况了。女儿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却摇了摇头说:“不是病,是更年期和绝经期到了。”
很多女性过了四十,身体就像突然换了个芯。从前吃不胖的体质开始发福,情绪变得焦躁,睡眠变浅,甚至骨头都开始“抗议”。其实,女人的一生中,确实有两个关键的坎,挺过去了,不仅能大幅提升生活质量,还能为长寿打下基础。
那么,这“两个坎”到底是哪两年?又该如何科学应对?一起来看看。
第一坎:45岁左右——更年期开始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期,通常在45岁左右开始,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失眠、心悸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据《中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指南(2022)》指出,约70%的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中重度不适,若不及时干预,容易发展为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第二坎:55岁左右——绝经彻底来临
绝经指的是连续12个月无月经,标志着卵巢功能基本停止。此时体内雌激素水平骤降,新陈代谢减慢,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同时骨密度开始快速下降。一些女性在这个阶段突然变得“老了很多”,不仅是心理落差,更是身体在加速老化。
但好消息是:这两个坎,不是“劫”,而是转折点。只要科学应对,完全可以逆风翻盘。
1.规律作息,睡好每一觉
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黄金期”。但更年期女性常伴有睡眠障碍,包括难入睡、易醒、做梦多等。
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女性,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保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前避免看手机、喝咖啡或剧烈运动。
如果长期失眠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排除焦虑症或抑郁症等疾病可能。
2.增加蛋白质摄入,守住肌肉和骨头
进入更年期后,肌肉和骨骼开始“缩水”。特别是女性,绝经后每年骨密度下降可达3%,极易发生骨折。
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建筑材料”。建议每日摄入1.2g/kg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可选择鸡蛋、豆制品、鱼类、瘦肉等。
同时补充足够钙(1000mg/天)和维生素D(600-800 IU/天),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3.适当运动,别让代谢“退休”
很多女性到了50岁,运动量骤减,再加上新陈代谢变慢,体重直线上升。腹部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信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等。搭配每周2次肌肉力量训练,如深蹲、哑铃练习,可有效减脂增肌。
运动还能刺激多巴胺分泌,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4.情绪管理,别让激素“牵着走”
更年期女性常被称作“情绪过山车”。这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波动影响了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
此时要学会接纳自己,不必为身体变化焦虑。可以尝试冥想、瑜伽、写日记等方式调节情绪。如果出现持续低落、易怒、甚至自我否定,应及时就诊寻求心理支持。
家人也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批评“太敏感”。
5.调节饮食,少吃三类食物
女性过了45岁,饮食要适度调整。以下三类食物建议少吃甚至不吃:
高糖食品:如蛋糕、奶茶、碳酸饮料,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咸菜、泡面,过量钠摄入可升高血压。高油脂食物:如炸鸡、肥肉、火锅底料,增加血脂异常风险。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植物雌激素、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豆类、全谷物、绿叶蔬菜和坚果。
6.定期体检,问题早知道
女性过了40岁,体检不能再“走过场”。建议每年定期做以下检查:
乳腺钼靶+妇科B超:筛查乳腺癌、子宫肌瘤等常见疾病。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疏松风险。血脂、血糖、血压:监测代谢指标,早发现三高问题。很多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体检是最经济的“预防投资”。
面对身体的变化,很多女性选择沉默、忍耐。但健康不是靠扛,而是靠“养”。
45岁和55岁,是女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两个节点。熬过这两个坎,不靠运气,而是靠科学、靠坚持、靠自我关爱。
养成良好习惯,不仅能让你安稳度过“风暴期”,更能开启人生的下半场,让岁月温柔以待。
[1] 《中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指南(202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北京协和医院.《女性更年期健康管理手册》.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老迪文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