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极熊导读:国内这家3D打印材料企业拥有近20名博士,不断创新出非常有革新性的新材料。2025年9月10日,深圳TCT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隆重启幕,本次展会汇聚逾200家参展企业与上万名专业观众,现场气氛热烈,南极熊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展会进行报道。
南极熊导读:国内这家3D打印材料企业拥有近20名博士,不断创新出非常有革新性的新材料。
2025年9月10日,深圳TCT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隆重启幕,本次展会汇聚逾200家参展企业与上万名专业观众,现场气氛热烈,南极熊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展会进行报道。
在2025 TCT深圳展现场,南极熊深入Polymaker展位,与Polymaker产品经理董亮及战略合作应用方代表深入交流,全方位了解了Polymaker在3D打印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方向,其丰富的产品矩阵、硬核的研发实力以及多元的应用场景,为行业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技术盛宴。
产品矩阵升级:三大线材系列+颗粒料,覆盖多元需求
此次展会上,Polymaker将产品主要划分为三大线材系列,同时展示了颗粒料产品,精准覆盖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Panchroma系列:聚焦色彩与质感,玩转创意打印
Panchroma系列以出色的色彩表现和独特质感为核心亮点,深受消费级客户尤其是个人玩家青睐。本次展会,该系列带来多款新品:
Panchroma PLA Celestial珠光系列:材料表面带有亮眼的闪光效果,在光照下呈现出独特的视觉体验,能凭借闪光特质为打印作品增添精致感,非常适合制作玩具等创意物件。
丝绸渐变系列:经过配方升级,该系列打印速度大幅提升,可达300-350mm/s,且解决了渐变材料常见的串色问题,每个颜色过渡清晰自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梯队。
UV变色材料:此前因“打印烤鸭”案例走红的UV变色材料也亮相展会,用该材料打印的“烤鸭”经光照后可变为橘色,趣味十足。
常规材料系列:HT PLA耐150℃,PETG升级提速
在常规材料展区,Polymaker展示了出货量较大的PLA、PETG、ABS等材料,其中两款升级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HT PLA材料:针对普通PLA耐热性差的痛点,Polymaker于今年五月份推出HT PLA,其软化温度(无载荷状态)可达150℃,即便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用其打印的车载部件也不易变形。该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源于研发团队对材料结晶过程的精准控制,属于独家技术。
PETG配方:Polymaker对原PETG配方进行升级,新配方材料打印速度显著提升,在拓竹H2D设备上,使用0.4mm喷头测试,打印速度可达450mm/s。同时,该材料层间结合性能优异,经过与行业内同类产品对比,优势明显,适合对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景,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深受打印农场主青睐,常被批量采购。
Fiberon系列:纤维增强材料,攻坚工程级应用
Fiberon系列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系列,主打工程级应用,本次展会也带来多款重磅新品:
ASA-CF08碳纤增强材料:ASA材料本身耐候性出色,适合室外应用,Polymaker在此基础上加入碳纤增强,并突破CF材料难上色的技术难题,推出6种颜色可选,为室外运动装备等场景提供更多选择。
PET-GF15材料:以PET为基材,加入GF(玻璃纤维)增强,最大亮点是打印后表面光滑细腻,触感优异,解决了传统GF材料打印件表面粗糙、易扎手的问题。该材料首次在TCT展会亮相,计划于10月正式发布。
Fiberon™ PPS-GF20 工业级复合材料优势:
A. 优异的绝缘性能,适用于高电压与电子设备应用场景
击穿电压达 12.1kV(2mm) ,明显优于碳纤材料,同时具备低介电常数(2.6 @1kHz) ,在高频应用中稳定性好。适用于高压电气结构件、绝缘夹具等场景。
B. 耐高温:热变形温度(HDT)超过 200°C
可长期在高温工况下工作,满足靠近热源、工业烘道、高温仓储等复杂环境,替代部分高温材料如 PEI。
C. 阻燃等级 UL94 V-0(1.5mm)
满足工业安全标准,可用于有明火或电弧风险的环境。
D. 玻纤增强提供稳定尺寸与高强度
含有 20% 玻璃纤维,提供良好的刚性(弯曲模量 4111 MPa),同时保持良好的打印尺寸稳定性和耐蠕变性。
E. 高性价比,适配普通高速打印机
可在 310-350°C 无温腔设备上稳定打印,无需昂贵的工业级打印机,显著降低成本。
此外,Polymaker还展示了Polycore颗粒料系列,主要针对颗粒料打印机,虽打印精度略逊于线材,但可制作更大尺寸、更广泛行业应用的产品,例如用于翻砂铸造的波线增强模具。目前Polymaker已与国内外多家颗粒料打印机厂商合作,共同探索材料与设备结合的工艺。
应用案例:Fiberon系列赋能无人机制造,高效满足定制化需求
在展会现场,Polymaker战略合作应用方代表黄总分享了Fiberon系列材料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以PET-GF材料为例,在现场的3D打印机型上,使用0.4mm喷头、0.2mm层厚,日产能可达1.5-1.8公斤,在120mm长度下公差可控制在±0.1mm。整个Fiberon系列在该平台上,日产能力可达2-6公斤,兼顾打印速度与精度。
某中等规模无人机客户,每年交付400-500台无人机,且每批订单无人机外观件、连接件均有差异,定制化需求高。该客户仅通过3台设备,即可完成全年定制化交付,打印的部件涵盖除碳纤维管、旋翼外的所有结构件,包括无人机进气罩、运动头盔遮阳部分、播种料斗等。这些部件采用PET-GF等材料制作,具备防紫外、耐温(-40℃至60℃以上)、高强度等特性,可满足户外长期使用需求,部分高要求场景还会使用PPS-CF、高温尼龙、ESD-CF等材料。
对于无人机厂商而言,当产能超过100台、打印服务费用累计超过60万时,引入3D打印设备更为划算。以该客户为例,单台设备年材料使用量超过250公斤,Polymaker会根据客户材料需求量调整硬件价格,降低客户设备导入成本,实现双方共赢。
在设备方面,Polymaker合作方现场展示的3D打印机型成型尺寸为400×500×420mm,能够满足多数救灾、应急通讯无人机的打印需求;另有大尺寸机型,成型尺寸1-1.2米,适用于更大尺寸部件打印。
行业洞察:技术创新破局“内卷”,多元路径实现发展
Polymaker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研发,通过社区收集用户需求,结合自身研发实力推进产品落地。例如HT PLA材料的研发,正是源于用户对高耐热PLA材料的需求。
目前Polymaker公司规模已达五六百人,且仍在扩张,二期工厂即将投产。在研发团队方面,公司拥有近20名博士,专注于3D打印材料开发,强大的研发阵容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使其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独特性、颠覆性的材料,在国内3D打印材料领域树立了研发实力强劲的形象。
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与材料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对定制化、高效生产需求的提升,Polymaker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创新材料与应用场景落地,为3D打印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南极熊3d打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