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假期临近,本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设下骗局,让不少市民遭受损失。北京反诈中心发布典型案例,为大家敲响警钟,提醒市民防范几类常见骗局。
清明假期临近,本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设下骗局,让不少市民遭受损失。北京反诈中心发布典型案例,为大家敲响警钟,提醒市民防范几类常见骗局。
清明节前,张女士收到一条提供专业代祭扫服务的信息,宣称包括鲜花、祭品,还能现场直播祭扫过程。这本是为无法亲临现场的人提供的便利服务,却成了骗子的生财之道。张女士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 500 元服务费,可到了约定祭扫当天,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面对代祭扫需求,反诈中心建议选择正规机构或有信誉的商家,并仔细核实服务细节,切不可盲目付款。毕竟,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不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林女士计划回家祭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低价售卖高铁票。对方自称有 “内部渠道”,能拿到低价票。林女士心动不已,向对方提供的陌生银行账户转账 300 元购票,结果却如出一辙,惨遭拉黑。此类骗局正是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大家务必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购买车票应通过正规渠道,切莫因小失大。
孙先生购买假期机票准备返乡,随后收到航班取消并可办理退改签且补偿 300 元的短信。他按对方要求加了 QQ 好友,点击链接操作后,卡内 2800 元不翼而飞。这是典型的航班退改签骗局,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诱骗乘客点击链接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反诈中心提醒,接到 “客服” 电话不要轻易相信,应及时拨打所属航空公司官方电话确认。
还有这样一位李奶奶,年逾古稀,对科技不甚了解,却满心想着在清明节给远在他乡的儿子寄去一份思念。她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一款声称能“定制思念视频,代为祭祀并邮寄至指定地址”的商品,价格不菲但承诺满满。李奶奶毫不犹豫地下了单,支付了高额费用。然而,左等右等,非但没收到视频,连店铺都消失了。这让她既心痛又无助,原本想寄托哀思,却不料落入陷阱。
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且往往披着温情的外衣。无论是缅怀先人,还是日常出行购票,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官方、正规途径,不轻易相信“捷径”或“特惠”。清明时节,更应是一份纯粹情感的流露,而非成为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
市民一定要谨记 “三不一多” 原则: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清明假期,让我们提高警惕,莫让思念之情被诈骗的阴霾笼罩。你身边有没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骗局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