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知识分子流行举办“文化沙龙”。林徽因、梁思成夫妻俩热情好客,富有才华,家里也会定期举办一次。胡适、沈从文、萧乾、金岳霖这些学术界大师都来拜访过,可以说在北平很出名。
都知道林徽因是建筑学大师,但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她的“风流韵事”。可这些让人所不齿的流言,来自两个女人的手笔。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知识分子流行举办“文化沙龙”。林徽因、梁思成夫妻俩热情好客,富有才华,家里也会定期举办一次。胡适、沈从文、萧乾、金岳霖这些学术界大师都来拜访过,可以说在北平很出名。
本就是几个好友相聚,探讨下文学艺术。可冰心一篇《太太的客厅》,暗指林徽因不顾家庭,说她是被男人围绕的交际花,直接让林徽因多了很多负面流言。
这种行为不止一次了,1931年,冰心在北斗上创刊号上发表一篇《我劝你》,全篇都带着说教的意味,了解的人都知道,里面含沙射影,暗指的就是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用传统且片面的想法约束女人,冰心留过洋,获得过高等学历,思想却像是未被启蒙,难怪,冰心被沈从文称为“教婆”。不过,更多人认为冰心是在“酸”,说她嫉妒林徽因!林徽因面对冰心的“说教”,请朋友带一瓶老陈醋给冰心,意思不言而喻。
时间往前推,你会发现针锋相对的两人,在大学时期竟是亲密无间的好友。1923年冰心出国留学,在波士顿的韦尔斯利学院主修文学,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就曾在此学习过。时隔一年,林徽因和未婚夫梁思成也赴美留学。因为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又因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选择美术专业并辅修建筑课程。
冰心爱人吴文藻和梁思成是,彼时两对情侣经常约着一起玩!
皎皎风华,年少的林徽因和冰心一个灵动有才华,一个从容安静,都很欣赏对方,冰心夸赞林徽因是她见过最聪慧美丽的女作家。为何后来二人交恶了呢,仅仅是因为观念不同吗?探究下来,或许跟一个男人也有关系。
小学课本里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再别康桥》,一开始只以为是对剑桥的怀念。了解后才发现,这是“有妇之夫”的徐志摩借诗歌对林徽因诉情!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来到欧洲游历考察,从法国一路来到伦敦,最后租住在阿门27号民房。当年12月的一天,国际联盟协会举办一次演讲会,在这里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二人一见如故。
后来,徐志摩拜访林家,在这里,他见到了林徽因。16岁的她太过吸引人,少女活泼灵动,美目盼兮,说起话来既能引经据典,还能与他全英文流畅对话。即便两人相差八岁,可待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短暂的相处,徐志摩对林徽因就有了超出朋友的感情。可,他早已成婚,还有一个两岁孩子。
徐志摩厌恶包办婚姻,讨厌妻子的呆板无趣,此时他满心满眼都是林徽因,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如果你不曾出现,我还是原来那个我……但并不孤独”,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不少情诗,在1922年他不顾妻子张幼仪的哀求,赴德国柏林与其办理离婚。
这段轰轰烈烈的追求没有结出果实,周围长辈的反对只是小事,可林徽因或许心动过,但她是清醒的,她没有沦陷在徐志摩给她虚妄爱情誓言中,还在年少时的林徽因给了徐志摩一封分手信。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
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
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
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这一段感情也算画上句号,后面徐志摩多次想与林徽因再续,但只是单相思罢了,他屡屡都未得到回应。
上面提到,冰心写了一篇《我劝你》,内容直指林徽因和徐志摩。但她一个外人,怎好插手别人的事?说起来,冰心和徐志摩还有点“八竿子能打到”的关系,
冰心有个至交好友王世瑛,从儿时就认识。而王世瑛的丈夫便是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张幼仪在感情上受到磋磨,林徽因虽然无辜,但也确实牵连其中。一来二去,冰心在与王世瑛夫妇交流中,难免不会提到此事,这加深了冰心对林徽因的刻板印象。
冰心、钱钟书对曾对林徽因的生活指指点点。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林徽因没有做过什么反击。她是不敢吗?并不,林徽因实在太忙了。
她在与父亲欧洲考察期间,被西方典雅庄严的建筑震撼到了。她坚定信念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想将这些形式也带回国内。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不久后回国开创国内首个建筑系。从1932年开始,他们对多处古建筑做了调查研究。寻访古建筑,一是担心在日军炮轰下,这些屹立千年的艺术就此消陨,林徽因夫妇想留下它们的影子;二是在1929年,一个来华考察过的日本学者妄言,中国本土已没有唐代木构建筑,现在只有在日本能看到。
为此,林徽因夫妇和营造学社同事历经5年,走遍了150个县市,调查上千座古建筑。但很遗憾,他们发现的木质结构年代最古老的建筑只能追溯到辽宋时期。
一次次失望,他们还在坚持着寻找。直到他们在研究《敦煌石窟图册》的画册时,唐代壁画中“大佛光之寺”成了线索。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个佛光寺于北魏时期建成,后因唐武宗灭佛,佛光寺被大火烧毁,到了唐宣宗时期开始重建。
《宋高僧传》记载大利“三年落发,五年具戒。先诵诸经,悉皆精练,行人属耳,道望日降。无何,会昌中随例停留,唯诚志不动摇。及大中再崇释氏,选定僧员,诚独为首矣。遂乃重寻佛光寺。已从荒顿,发心次第新成。美声洋洋,闻于帝听,飙驰圣旨,云降紫衣。”
看到了希望,一行人乘坐火车、汽车、步行,颠簸数日来到壁画中“大佛光之寺”所在地。寺中落满灰尘,蛛网密布,但依稀能看到往日的古朴庄严。稍作休息,他们展开调查。细心的林徽因发现,在东大殿梁底有墨迹,不明显。她再三辨别,“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后三天一行人将殿内保留的文字小心擦抹出,找到多个有力证据证明佛光寺大殿是唐朝木结构建筑。多日的奔波付出,在看到这个无价的瑰宝时,林徽因一行人眼里蓄满了泪。
十几年间,一行人对2738处古建筑做了调查。林徽因被疾病折磨,但还是拖着病体做了大量建筑资料。他们一家在杨庄时,年幼的儿子梁从诫问:“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咱们要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说:家门口就是扬子江。
“傲骨铮铮,饱读诗书,建筑学大师,温婉聪明”,这些都是真实的林徽因,但偏有人把她臆想为被男人围绕的交际花。
而她年少时的好友冰心,在抗战时期,举家从昆明来到重庆,因为床睡不习惯,专门动用一辆军用卡车把自己的席梦思拉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55年4月,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死后关于她的谣言从未停止。如果说冰心只是与林徽因观念不同,那么林徽因资助的学生“林洙”更令人痛恨。她是梁思成第二任妻子,却在一些访谈中故意塑造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太太的形象,并私自卖掉林徽因的嫁妆。在《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一书中,夸大编写了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暧昧史,但林徽因明显只是把金岳霖当作朋友。或许林洙是可怜的,她得不到什么爱,但她也不该抹黑他人。
来源:趣事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