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它设为门槛,十大元帅里真正“自己把山头拉起来、再整建制交给党”的,只剩朱德、彭德怀、贺龙。
开国将帅一千六百一十四人,顶格军衔的十位元帅最常被拿来比较。
人们习惯用胜仗大小、兵力多寡、战功高低去排座次,却容易漏掉一条更原始也更难的标准:枪杆子最初是怎么来的?
如果把它设为门槛,十大元帅里真正“自己把山头拉起来、再整建制交给党”的,只剩朱德、彭德怀、贺龙。
其余七位,或临危受命,或中途加盟,或中央派去“接盘子”,与“揭竿而起”四个字隔着一层。
毛泽东碰到朱、彭、贺,极少直呼其名,一句“老总”既是私交也是公论——那支部队是他们带出来的,党只是给它政治生命。
一、朱德:在三河坝把“散兵”熬成“火种”
南昌起义当天,朱德手里只有一个空番号——第九军,没有战斗兵。
真正让他“封神”的是三河坝阻击战。主力南下潮汕失利,追兵四面围上来,两千多人的殿后部队瞬间成了“弃子”。
师级干部走得只剩他一个,夜里开小差的人一批接一批。
朱德把机枪连拉到河滩上,亲自站第一班哨,说:“愿意留的,跟我走;想走的,枪留下,命自己保。”
一句话稳住了最核心的八百人。
之后二十天,他带这八百人穿闽西、走赣南,一路“损招”不断:
用滇军老关系在韶关换到棉衣;
用“俄国1905”的故事给大家熬鸡汤;
最狼狈时连盐都吃不上,就把土豪地窖里的腌菜水当宝贝,每人一天抿一口。
部队一路走一路整编,最后上井冈山的,正是这八百人——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兄弟终于等来了“另一半嫁妆”。
今天回头看,人民军队最原始的两条血脉:毛手里的秋收团、朱手里的南昌残营,少了哪一条,井冈山都撑不到星星之火燎原那天。
朱德
二、彭德怀:平江一声枪响,送来“红五军”
彭德怀的班底是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旧军队里出了名的“刺头团”。
1928年7月,他以团长身份在平江城头起事,两千三百人当天换上红袖标,号“红五军”。
那时候井冈山上刚经历“八月失败”,国民党两省“会剿”把红四军打得只剩两千伤员,粮食、药品、子弹全线告急。
彭德怀却带着刚出炉的红五军主力翻山越岭赶来“输血”。
毛泽东后来回忆:“彭老总一来,井冈山的炊烟都冒得高了。”
红一方面军日后横扫中央苏区、走完长征、挺进朝鲜,根子就是朱、毛、彭三家原始股合流——
朱带来火种,毛带来方向,彭带来生力军。
“老总”二字,彭德怀当之无愧:别人是党派去掌兵,他是把兵端上桌再请党收编,顺序一颠倒,难度天差地别。
彭德怀
三、贺龙:两把菜刀劈出湘鄂西
1916年湘西桑植,二十岁的贺龙拎着两把菜刀抢了盐局税警的枪,从此十里八乡都知道“贺云卿的兵不要命”。
南昌起义前,他已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实打实三万人、七千条枪。
周恩来找到他:“党需要你把部队拉去南昌。”
贺龙回一句:“共产党让我干,我就干!”
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他的老底子打光了,可别人是“败了就散”,他却是“败了再招”。
回湘鄂西仅三年,又聚起一万多人,建起红二军团,后来与任弼时、萧克的红六军团会师,组成红二方面军——
长征三大主力之一。
别人一次“梭哈”输光筹码就离场,贺龙两次白手起家,还都能把牌面翻回来,这份号召力在十大元帅里独一份。
贺龙
四、其余七位为何称不上“老总”
不是本事小,而是起点不同。
林彪南昌起义时只是连长,部队是党给的;
刘伯承旧军队当过军长,却单枪匹马进南昌,没把原部队拉出来;
徐向前广州起义带的是工人赤卫队,没有基本盘,直到1929年才由中央派去鄂豫皖“接棒”;
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或搞统战、或搞政工、或搞情报,同样功勋赫赫,却都不是“自己揭竿子”。
“老总”二字,表面看是称呼,背后是对“原始股”的认定:
枪从哪儿来?人由谁聚?
朱、彭、贺交出的答案是——“我带来的,交给党;党指方向,我负责打到底。”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