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存在论”中,范畴的过渡是直接的、断言式的(如“存在”直接过渡到“无”)。
在“存在论”中,范畴的过渡是直接的、断言式的(如“存在”直接过渡到“无”)。
仿佛一个范畴“消失”了,另一个就“出现”了。
而在“本质论”中,一切都是在关系中得以确立的。
没有一个范畴可以独立存在,它们总是通过其对立面、通过他物来中介和规定自身。
这就是“自我中介”(Self-mediation)的含义。
本质领域的范畴不是给定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否定性活动,为自己设立一个对立面,并通过与这个对立面的关系来返回到和确立起自身。
例如, “同一”与“差异”。
纯粹的、抽象的“同一”(A=A)是空洞和无意义的。
真正的“同一”只有在与“差异”的对比和关系中才能被理解和确立。
反过来,“差异”也必然预设了“同一”(因为说两个东西有“差异”,意味着它们是不同的,但这本身已经预设了它们是“两个”东西,即在此层面上它们是“同一”的)。
二者互相中介,互相规定。
这就是“反思”(Reflection)的根本结构。
本质的活动就像照镜子,它通过设立一个他物(映象/Schein)来看到和认识自己。
这个他物看似是外在的,但实际上是它自身活动的产物。
因此,本质的整个运动是自我关联、自我中介的。
在黑格尔看来,“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删除或说“不”,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规定性的力量。
肯定的否定(Positive Negation)
黑格尔的否定不是走向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
当本质进行否定活动时(例如,否定直接的“存在”,将其揭示为仅仅是“映象”),它并不是摧毁了对象,而是揭示了对象更深层的真理。
这种否定是建设性的。
规定就是否定(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
斯宾诺莎的这句名言被黑格尔继承和发扬。
当你说某物是“红色”的,你同时也在否定它是“蓝色”的、“绿色”的。
所有的规定和确定,都通过否定其他可能性来实现。
因此,否定性是内在于是(Is)的结构本身的。
在“本质论”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范畴(如力、原因、实体)都通过否定其对立面来获得自身的规定性。
否定之否定(Negation of the Negation)
第一个否定建立了对立面(反题)。
但这个对立面本身也是片面的、抽象的,因此它必然被再次否定。
然而,这第二个否定不是简单地回到起点,而是扬弃(Aufheben) 了对立双方,将它们作为一个环节包含在更高、更丰富的统一体(合题)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矛盾”走向“根据”:
正题: 同一与差异的僵持对立。
反题(第一次否定): 这种对立被明确为“矛盾”(Widerspruch)。矛盾是对立双方的相互否定。
合题(否定之否定): 矛盾并不导致崩溃,而是迫使思维去寻找一个根据(Grund)。
根据是同一与差异的统一,它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差异(差异是建立在同一的根据之上的差异)。
于是,否定性(矛盾)自身否定了其单纯的破坏性形式,转化为一个建设性的、解释性的原则(根据)。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男,德意志人。
……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