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组织采访团深入龙川县老隆福建会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探寻之旅,通过镜头记录其空间细节与历史痕迹,深入挖掘这座古老建筑背后承载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记忆,为新闻报道注入鲜活的历史细节。
9月10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组织采访团深入龙川县老隆福建会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探寻之旅,通过镜头记录其空间细节与历史痕迹,深入挖掘这座古老建筑背后承载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记忆,为新闻报道注入鲜活的历史细节。
追溯历史脉络,老隆福建会馆的“身份转变”颇具时代意义。这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建筑,最初是福建籍王氏商人联络乡情的同乡会会址,却在抗战烽火的艰难岁月中,肩负起非凡使命——成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里,文化名人从香港向内地转移的关键中转站,见证了爱国志士穿越封锁、奔赴大后方的重要历程。“那么了解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这样一个行动,龙川老隆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中转站,我们想说来到指挥部的旧址,详细了解龙川当时作为中转站,它的一种地理位置,以及在整个营救行动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一个作用。”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曹境说道。
采访团一行围绕老隆镇的地理位置区位价值展开深入调研,厘清其在营救链条中承担的接收、中转、护送等具体职能,力求为抗战历史研究补充更为详实、准确的一手资料。“当时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因为我了解到我们是革命老区,当地的村民们也是非常有这样一种革命传统的精神,他们为了掩护这些名人的撤退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做这样的事情。”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曹境说道。
从历史深处走来,这场营救行动更印证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投身抗战的不仅有冲锋在前的军人、统筹协调的工作人员,每一位主动贡献力量的龙川人,都是全民族抗战画卷中鲜活的一笔。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也让抗战精神深深浸润在民众心中。“我们更多的可能要关注到这个地理位置这处的人文它的一种传统,对于当地居民的这样一种影响。我们可能说抗日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的事儿,它是我们全民族的事情,把被这种精神浸润的人民的这样一种行动也展现出来。”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曹境说道。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