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办学彰显大将风范,年余创建哈军工,为何仍被彭老总责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6:47 1

摘要: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梦想终于成真,彭老总欣喜若狂,当晚举杯庆祝祖国的壮举。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梦想终于成真,彭老总欣喜若狂,当晚举杯庆祝祖国的壮举。

然而,66岁的他回忆起此生与陈赓交集的点点滴滴,想起一起前往苏联访问的情景和约定。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他,突然老泪纵横。

无比痛心和遗憾地喃喃自语,“陈赓,你小子怎么可以不守信用,我们可是说好了等原子弹研制成功时,在一起庆祝的呀。”

01 戎马一生

陈赓,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泉湖村,祖父陈益怀曾是晚清湘军的将领,后卸甲还乡购买田地当上了地主。

父亲陈绍纯是当地声望很高的私塾先生。当陈赓还在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家人就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为13岁的他相好了一个姑娘。

但陈赓胸怀大志,不想就这样过早地结婚生子。于是,他趁军阀混战毅然投笔从军,离开家乡加入了鲁涤平所部的湘军。

可是,他对湘军的所作所为十分失望。五年后脱离驻守在岳阳的旧部队,前往长沙。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到长沙之后,他在粤汉铁路湘局当了一名办事员,不仅一边工作,一边积极参与爱国活动,还一直继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1922年,19岁便入了党。两年后,他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27年2月,又从苏联学习深造回到国内。

同年8月1日,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时任营长的他在会昌一仗中不幸左腿中弹,幸好有副官卢冬生的精心照护,但二人也因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从广东汕头转到香港,再从香港取道上海,二人历尽了艰险才好不容易找到组织,陈赓得以住院治疗腿伤。

伤好后,他化名在敌占区开展隐蔽的地下工作。之后,当上了红四军第12师的师长。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作战。

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历经了无数次的战斗。

曾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后经中央和宋庆龄等人全力营救才得以脱险。在战斗前线,曾多次负伤,数次瓦斯中毒,九死一生。

他充分发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其兵团以英勇善战,纪律严明而著称,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7月,他奉命前往越南援助抗法战争,亲自完成越南北部边界战役的部署,从战役开始到结束的20多天时间,就歼灭法军共计八千余人。

战役结束后,驻越法军的最高长官不禁惊呼,"上帝啊!原来是陈赓指挥的,怪不得越军一夜之间就变成像样的军队了。”

1951年,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和政委,跨过鸭绿江,进入抗美援朝战场。

02 回国建校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切需要科技人才。1952年6月16日,陈赓被从朝鲜召回,主持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

因为他曾担任过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的校长,所以心里十分明瞭,以当时的条件要创办一所多军种的综合性军事工程学院,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对于戎马一生,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的陈赓来讲,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像在战场上指挥打仗那样,立即投入工作。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个月后建院方案通过了审批,院址选定在哈尔滨。然而,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已成为最大的困难。

于是,他虚心向各项业翘楚求教,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列出教员名单,可这些都必须有总理的批示呀,于是他直接到国务院的西花厅去“堵”。

这一天,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正接见民主人士,没想到上洗手间途中给等候在门外的陈赓“逮住”了,总理十分惊讶地问,“你怎么会在这儿?”

陈赓忙说,“总理,请审批一下这些教员的名单。”就这样,他在周总理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如愿从各省抽调来了一大批有名的教授和专家。

他不但安排他们担任领导职务,解决其家属就业和子女升学等问题,还请厨师为他们做饭,自己住在小平房里,也让他们住上新楼。

这样一来,从军队里过来的个别老干部因为不理解而发牢骚了,“我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他们只不过是念了几年书,咋就捧得那么高呢?”

对此,陈赓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们虽然是经历了长征的功臣,可他们十年寒窗苦熬掌握的科技知识是我们没有的,更是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的。”

“调我们这些老党员来,是要发扬光荣传统,而不是来比应得待遇的!”他还不顾自己的腿上的旧伤,时常到工地视察。

与大家打成一片,爬上脚手架一边同工人交谈,一边监督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

1953年9月1日,拥有36幢共10万平教学科研大楼,还拥有一大批专家教授的多军种综合性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正式开学!

“哈军工”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学院,它的问世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耗费了陈赓大量的心血。

03 鞠躬尽瘁

超负荷的忘我工作使得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上战争年代长期艰苦生活留下的伤病,1954年,校长兼政委的他就病倒了。

可病情稍微稳定,这个闲不住的人就出院忙工作去了。因为我国落后,曾被美国公然用核武器威胁,所以研制原子弹被紧急提到了日程上来。

1957年,陈赓大将随彭老总一行前往苏联访问学习时,彭老总曾请求参观原子弹,但苏联代表以原子弹是国之重器,涉及到国家机密为由拒绝了。

陈赓与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是在朝鲜战场上结识的朋友,他以叙旧的名义,让彭老总请布尔加宁过来喝酒,彭老总听后忍不住笑骂,“你小子可真是个天才!”

虽然布尔加宁没有见过彭老总,但对其名却如雷贯耳,于是欣然赴约。席间,陈赓盛赞中苏友谊,大家相谈甚欢,喝了不少酒,布尔加宁醉意渐浓。

彭老总趁机提出参观原子弹的请求,布尔加宁认为中苏两国是兄弟,没啥好隐瞒的。于是二话不说,当晚就带着彭老总和陈赓参观了原子弹基地。

此行,让彭老总和陈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二人约定:在原子弹研制成功的那一天,一起共同举杯庆祝!

然而回国不久,陈赓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了3个月。而病刚好了一些,他又天天缠着医生要求出院。

医院无奈,经请示中央领导批准,同意他每天用一些时间上班试试看。而陈赓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病情,他誓与病魔抢时间。

所以一工作起来,医生的嘱咐早被抛到了脑后,他马不停蹄地到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进行军事勘察。

他一边工作,一边不停地用手抚摸着疼痛难忍的胸部,常常一脸疲惫,脸色发白。时日久了,衬衣都被他擦破了一大片。

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胸部的疼痛也日胜一日。他深知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愈发抓紧时间,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工作。

治疗期间,他还在病床上为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出了工作调整建议。不幸的是: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58岁。

结语

从开始筹备到全部建成,陈赓仅用了一年零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创建了“哈军工”,这所学院每年都为祖国培养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钱学森教授赞叹道,“以当时的条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办起了这样一所军事学院,这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时隔3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中建三局在深圳国贸大厦滑模施工中,创造了3天一层主体结构的建设奇迹。

它超越了同期美国4天一层的水平,被誉为“深圳速度”,成为了深圳快速发展的缩影以及中国建设效率的代名词。

现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基建狂魔,陈赓大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资料来源:

2、《湘乡县志》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