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在长沙市第一福利院,91岁的老人靠在藤椅上,胃癌带来的疼痛让他的眉头时常紧锁,但此刻,他的嘴角却微微上扬——祝俭和同学们正在客厅里表演自编的小品。
她们,守护老人生命最后一程
她们,制作“生命故事手册”
她们,为老人策划葬礼
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们追思故人,敬畏生命,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走进宁养志愿队,
聆听了女大学生志愿者们
点亮老人生命最后时光的故事。
巾帼志愿者在陪伴老人聊天。
4月1日,在长沙市第一福利院,91岁的老人靠在藤椅上,胃癌带来的疼痛让他的眉头时常紧锁,但此刻,他的嘴角却微微上扬——祝俭和同学们正在客厅里表演自编的小品。
祝俭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宁养社工巾帼志愿服务队(简称“宁养志愿队”)的队长。4年来,宁养志愿队的40名志愿者,已走访长沙市六区一县两市,历经行程5万多公里,服务时长累计超过了1万小时,免费陪伴200多位临终病人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宁养志愿队巾帼志愿者在养老院,跟老人一起绘画。
她们用生命陪伴生命
3月22日,宁养志愿队得到一个喜讯:参与的居家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庭宁养社会工作服务及宁养教育项目(简称“宁养项目”),荣获第十三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项目奖。
“该奖项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自2009年起共同设立,被誉为中国社会工作界的‘奥斯卡奖’。”宁养志愿队指导老师蒋国庆告诉记者,该奖今年从全国近百个申报项目中仅评选出4个获奖项目,历届获奖项目多成为行业标杆案例,也为她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宁养志愿队的故事要追溯到2021年5月。“4年前,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居家宁养在湖南几乎是空白,很多即将离世的晚期癌症老人无法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阶段。”于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正式成立宁养志愿队,为长沙市雨花区温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安宁疗护中心的宁养对象提供宁养志愿服务。
“两年多的志愿者经历,让她真正感受到,临终关怀就是生命间平等的陪伴呵护,就是生命陪伴生命。”2005年出生的祝俭,刚入校时,就加入了宁养志愿队。
“我小时候,经历过爷爷离世,看着爷爷当年痛苦离世,自己心里十分遗憾。”祝俭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当得知自己学院有一个对癌症老人做临终关怀的社团,自己第一个递交了申请表。
“大部分老人都对死亡有恐惧,谁都希望活着。”祝俭说,她们像一个个灵魂摆渡者,让老人们正确看待死亡。
刚接触89岁的晚期癌症患者吴正涛(化名)时,祝俭感受到他害怕死亡,有时候会害怕到睡不着觉。
死亡和出生是一样的自然规律,身为志愿者的祝俭,没办法给出“死亡辅导”,只能在最开始的聊天时尽量理解他们的痛苦,“我还告诉他,死亡是生命的延续,你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会一直留在世界上。”
“老人是普通人,我们该以什么形式留住老人的回忆?”回到学校,祝俭和志愿队的姐妹们一起头脑风暴,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制作一本“生命故事手册”。
后来每一次开展志愿服务,祝俭她们多了一项任务:采访老人的故事、整理访谈录音、整理老人的生命故事……短短一年,志愿者们写下40多个老人的故事。而其中,有近半数老人已经离世。
陪同老人进行检查,一起散步、聊天;谭奶奶生活单调,就带着她一起在家里做手工;临近春节,为病患徐奶奶擦玻璃扫房梁,把小屋子收拾得亮亮堂堂……志愿者们就这样用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写就了长长的爱。
老人在跟巾帼志愿者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她们帮老人完成梦想
今年22岁的彭兰,在这支大学生队伍里,是服务老人最多的一个。从入队以来,她先后帮助数十个老人圆梦。
彭兰最早帮老人圆梦,源自一名83岁的癌症患者肖向军(化名)。
原来,肖向军是一名国企下岗职工。下岗后,工友们各奔东西,很多都断了联系。“有一天,他跟我提了一个心愿,想跟当年的工友见一面。”彭兰说。
凭借着肖向军提供的零星线索,她们跟社区、公益机构、街坊邻居打听,跑遍了天心区的大街小巷,最终找到了肖向军工友的联系方式。
2024年9月,因为工友远在外省,两人以视频通话的方式,开始了三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视频里,工友看到肖向军患病憔悴的模样,心痛不已,忍不住落泪。他说:“兄弟,明年我一定来看你。”那一刻,肖向军开心得像个孩子。
像彭兰一样,宁养志愿队还有很多志愿者,一起帮老人完成心愿。4年来,宁养志愿队先后帮助32位临终老人实现了55个愿望。“我们所做的,不只是帮老人圆梦,也是一次内心对生命的洗礼。”彭兰说,每帮老人完成一次愿望,她们也变得心态更加平和,更加懂得爱,对于生命,也更加敬畏了。
策划葬礼 她们学会了告别
在宁养志愿队里,祝俭和姐妹们一起做了一件最难忘的志愿服务:为一对患癌老年夫妻提前策划了一场葬礼。
86岁的沈金秀(化名)因听力障碍让家中长期沉默如坟,丈夫因患肠癌卧床三年。
“他们想要幸福地活一天,而不要痛苦地活十年。”祝俭在交流中发现,老人对死亡看得很淡,而且还主动跟我们探讨死亡话题。
突然有一天,沈金秀递给祝俭一本相册,里面装满了夫妻俩年轻时甜蜜旅行的照片。
“小祝,我们不知道哪天会离世,你们可不可以帮我们策划葬礼,给我们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沈金秀的请求,祝俭惊讶之余,很快答应了下来。
“我们觉得,把老人们的照片做成视频,是最好的形式。”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学生们整理了老人珍藏的100多张照片,每张都标注着日期和故事。当视频初稿在平板上播放时,李爷爷突然用沙哑的声音哼起当年的山歌,妻子也跟着红了眼眶。“他很久没这么开心过了。”
祝俭告诉记者,宁养志愿队还投入生命末期微爱的行动中。4年来,她们邀请中国好人孙建华、湖南好人卢圣告等8位爱心人士成为项目公益宣传大使,为守护癌症晚期困境群体助力和发声。同时,她们还联合社区和企业,通过便民服务、摊位游戏、义卖小集市等形式,筹集爱心资金9万多元。
指导老师蒋国庆在给宁养志愿队培训。
“在感受别人生命的同时,对女大学生而言,每次的志愿者服务都是一次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蒋国庆说,他希望这些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通过她们对老人的临终关怀,让她们在陪伴一个个生命末期患者的过程得到价值和感悟,做一名“尊重生命、服务生命”的宁养社会工作者。来源:湘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