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轰炸卡塔尔后,胡塞武装导弹射向以色列,美军被拍到落荒而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3:54 1

摘要:数分钟后,也门胡塞武装通过其媒体渠道宣布,他们使用了一枚“巴勒斯坦-22”型多弹头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目标直指耶路撒冷周边的敏感设施,这个型号此前鲜少出现在公开资料中,但胡塞将其命名为“巴勒斯坦”,显然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味。

当地时间9月9日晚,美国驻耶路撒冷使馆正在举行庆祝独立249周年的活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亲自到场并发表讲话。

内塔尼亚胡前一秒还在台上激动地表示,以色列军队数小时前在其授权下对卡塔尔发动了打击,不料下一秒,刺耳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

那一刻,宾客们的交谈声被打断,音乐戛然而止,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手机提示音和广播同时传来:导弹正在接近。

数分钟后,也门胡塞武装通过其媒体渠道宣布,他们使用了一枚“巴勒斯坦-22”型多弹头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目标直指耶路撒冷周边的敏感设施,这个型号此前鲜少出现在公开资料中,但胡塞将其命名为“巴勒斯坦”,显然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味。

此前,胡塞已多次攻击红海上的商船,并用无人机袭击过沙特的油田,但这一次,他们把导弹射向耶路撒冷,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其首要目的就是对以色列直接军事行动进行回应,他们公开表示,只要以色列继续“侵略”,打击就不会停止,其次,胡塞试图把自己定位为巴勒斯坦的盟友,在舆论场上争取“抵抗力量”的合法性。

最重要的是,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新型导弹——“巴勒斯坦-22”高超音速导弹,如果消息属实,这意味着胡塞已经拥有突破以色列现有防空系统的能力。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有意思的是,媒体拍到的另一幕画面。

当防空警报拉响时,台上的四名美军士兵正手持美国国旗,站在舞台最显眼的位置,按照外交礼仪,他们的存在象征着美以同盟的坚定,旗帜则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然而,警报声一响,他们几乎本能地选择了撤离。

画面显示,他们没有犹豫,迅速扛起国旗,弯腰跑下舞台,随后在会场边缘寻找掩体,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却被镜头完整捕捉,并通过现场直播传到世界各地。

对专业军人而言,这种反应并不难理解,任何战场训练都要求士兵在遇到威胁时立即寻找掩护,保护自身安全,然而问题在于场合不同,解读也就不同,在这样一个外交庆典上,面对镜头,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军事逻辑。

所以在画面曝光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美军“只敢摆姿态,真正危险来临就抱头鼠窜”,尤其是在以色列刚刚对卡塔尔发动空袭、表现强硬的背景下,这种场面被看作是“言行不一”。

当然,也有人解释称,士兵不是政客,他们的反应是职业化的,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胆怯”,但即便如此,公众舆论并不会细究军事条令,而是更关注象征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对美国而言,这一幕无疑是尴尬的,原本庆典是为了展示盟友团结、对外传递信心,却因为一段画面,让外界看到的是慌乱与无力,这与美国在中东自我定位的“大国角色”形成鲜明对比。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形象损害并非孤立事件,在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场景、乌克兰战事的长期僵局之后,美国的“威信”已经多次受到挑战,这次的直播片段,又一次放大了外界的怀疑:美国是否还具备稳定盟友、维护秩序的能力?

对比之下,胡塞武装借导弹出场,反倒塑造出一种“敢打敢冲”的形象,无论真实战力如何,他们在舆论场上已经赢得一分。

来源:鉴史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