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8000万养老金竟流向不该去的地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13:19 1

摘要:最近,一件事让很多人心里不踏实。26个省份陆续公布了2024年度的财政审计报告,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其中7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违规问题,却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啥问题呢?说出来真是让人吃惊,这7个省份竟然向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发放养老金等,违规涉及的资金

最近,一件事让很多人心里不踏实。26个省份陆续公布了2024年度的财政审计报告,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其中7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违规问题,却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啥问题呢?说出来真是让人吃惊,这7个省份竟然向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发放养老金等,违规涉及的资金超过了8000万元。这800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啊,那可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怎么能这么随便就发错了呢?

七省违规详情,触目惊心

咱们先看看这7个省份都是怎么违规的。江苏那边,因为社保机构数据比对滞后,审核也没把好关,结果7个市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一下子就发出去了2574.64万元。还有呢,另外7个市也没好到哪去,向774人重复发放了养老金或者丧葬费,金额达到了228.16万元。你说这数据比对怎么就这么慢呢?审核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问题呢?

再说说河南,问题更突出。省本级和19个市合计有2710.08万元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不规范,是这次曝光里涉及金额最大的省份。这么多钱发错了,当地的社保部门可得好好查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北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区级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太疏忽了,不仅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等1954.33万元,还违规向死亡工伤职工发放生活护理费17.24万元,向工亡职工不符合条件的亲属发放抚恤金199.95万元。这可都是不该发的钱啊,怎么就发出去了呢?那些审核的工作人员,难道就没发现这些人不符合条件吗?

山东在2022年到2024年这两年间,2市48县就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平均每个去世的人“领取”近5000元。这就奇怪了,人都去世了,养老金怎么还能继续发呢?社保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是不是有很大问题啊?

还有吉林,2市向15名已死亡、服刑人员发放了34.4万元;甘肃省省本级和4个市违规发放了290.91万元;重庆因为审核机制不健全,向402人重复发放不同险种待遇177.54万元。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养老基金监管体系的一次次失守,真的让人很担心。

漏洞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么多养老金违规发放,肯定不是偶然的,背后肯定有原因。

首先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信息、司法机关的服刑人员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社保系统。你想啊,社保部门不知道这些人已经去世或者正在服刑,那可不就容易继续发养老金嘛。就像山东那505名死亡人员能持续领取养老金,就是因为社保机构和公安、民政部门的数据比对有时间差。这时间差可就造成了大问题,让不该发的钱都发出去了。

其次,技术壁垒也加剧了监管难题。现在民政、公安、社保等部门的数据系统还没实现实时联网,江苏出现的重复发放问题,就暴露了不同险种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严重缺失。而且,部分社保工作人员审核就是走个形式,对那些明显异常的领取记录,都视而不见。比如说“1岁工作、22岁退休”这种荒诞的情况,竟然也能通过审核,这审核人员的责任心去哪了呢?

违规发放的严重影响

这8000多万元违规资金,看着好像只是养老保险基金里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影响可大了。

对参保人来说,这可是直接侵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这笔钱相当于近20万退休人员一个月的基本养老金,本来可以用来提高老年人的医疗补贴,改善养老服务,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可现在呢,却因为监管不力,流向了不符合条件的人手中。那些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就指望着养老金过日子的老人,得多失望啊。

从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来看,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保险基金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支付压力。2024年审计署报告显示,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各类问题金额已经达到了601.61亿元,其中25省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材料违规领取待遇5.19亿元。这么多钱流失,就像在养老基金这个大水池上戳了个洞,水一直在漏,以后养老金还能不能正常调整都不好说。

再有,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损害。老百姓看到“死人领钱、服刑人员待遇照发”这种事,肯定会对社保部门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政府一直说要保障老百姓的权益,可现在连养老金都发错了,让老百姓怎么能相信政府呢?

多地整改,能否堵住漏洞

好在面对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关省份已经开始着手整改了。

江苏对责任人进行了诫勉谈话,还全力追缴款项。这算是对责任人的一种惩罚吧,但是光谈话追缴就行了吗?是不是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改进数据比对的方式,加强审核的力度呢?

北京承诺3个月内完成数据系统升级,强化跨部门信息比对。这倒是个好办法,如果数据能及时共享,那很多问题就能避免了。可是3个月的时间够不够呢?升级后的系统能不能真的做到准确无误呢?

山东已经探索建立了异常领取行为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长期无人领取却自动到账”等可疑情况。这说明山东在想办法用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个预警模型是不是足够完善呢?能不能把所有的异常情况都识别出来呢?

甘肃、重庆等地正在试点“养老金领取资格动态核验”制度,利用人脸识别、社区认证等方式定期核查领取人的生存状态。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养老金,但是人脸识别会不会有误差呢?社区认证又能不能做到真正的严格把关呢?

这些举措虽然都很及时,但是要想根治问题,还得建立长效机制。比如说,要加快省级社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公安户籍注销、司法服刑信息与社保系统72小时内自动同步,对死亡、服刑等情况实行“秒级阻断”发放。还要明确审核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双人复核、交叉验证”机制。另外,社会监督也很重要,可以借鉴有奖举报机制,对查实的违规领取行为给予举报人追缴金额10%的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同时,定期公开基金审计结果,让养老钱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养老钱该如何真正守好

这次7个省份违规发放养老金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养老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晚年生活,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守护养老基金这件事上,科技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数据能够实时共享,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违规发放养老金的情况发生。比如说,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养老基金监管大数据平台,把社保、公安、民政、司法等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整合起来,只要有人的状态发生变化,比如去世或者服刑,系统就能马上知道,然后停止发放养老金。

当然了,光有技术还不够,制度也得跟上。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明确每一个审核人员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到底。还要加强内部监督,定期对社保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另外,外部监督也不能少,让老百姓和媒体都能参与进来,对养老基金的管理进行监督。

最后,还是要靠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肩负着老百姓的信任,一定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因为工作疏忽或者敷衍了事,就让老百姓的“养命钱”受到损失。只有大家都把责任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守好老百姓的养老钱。

这次7个省份违规发放养老金的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养老基金监管体系中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漏洞堵上,让老百姓的“养命钱”能够真正安全、可靠地发放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我们也期待着,未来的养老保障体系能够更加完善,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来源:陀螺340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