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刚开学,孩子蹦蹦跳跳领完新书回来,一翻开新书就傻眼了,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居然新增了“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道法居然跟科学放一起了?”
前几天刚开学,孩子蹦蹦跳跳领完新书回来,一翻开新书就傻眼了,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居然新增了“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道法居然跟科学放一起了?”
在网上跟育娃的朋友们聊了一下,才发现,今年的小学、初中教材变动都挺大的。接下来就帮大家一起捋一捋,满满干货!教材关系着考试的趋势,大家一定要看看。
PART.01
趋势1:更跨学科、注重综合素质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设计了“科技对国家民族的意义”“学习科学家精神和品格”“要有学好科学的信心”三方面重点内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新增“军强才能国安”一课。
为什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加入“科学”元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年段主编高德胜道出了背后考量:“当前,科技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更事关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科学,如何避免与科学课雷同?高德胜介绍了教材设计中的巧思:“第一,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存在。第二,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第三,通过同龄人叙事,让‘小时候的科学家’与学生对话,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鼓励学生保持求真的好奇心。我们也建议教师将该单元教学与学校科技活动打通,既保持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也与科学教育联系起来。”
*以上内容整理自《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8日
PART.02
趋势2:对读写要求更高
三年级语文新增课文《犟龟》《香港,璀璨的明珠》《宝葫芦秘密(节选)》《鹿柴》《一定要争气》,引入小古文,写作要求提升到300字左右,要求孩子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从这些变动中,我们能看出一些趋势:新增小古文阅读,体现文言文学习从小学低段开始渗透;《鹿柴》作为山水诗典范,呼应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 “感受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 的要求;《犟龟》则是德国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非常哲学性、思辨性的儿童文学经典,呼应新课标的“思辨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作为张天翼代表作的开篇,教材通过“阅读链接”或课后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全书,体现整本书阅读从兴趣激发向深度理解过渡。
写作量与质的双重提升:三年级写作要求从二年级的100-150 字提升至300字左右,强调内容完整性(如开头、经过、结尾)和细节描写(如环境、人物动作)。
PART.03
趋势3:更注重知识迁移、生活实践
三年级数学新增“曹冲称象”“数字编码”等实践课
长度单位增加估测活动
“曹冲称象”融合了数学(质量单位换算)、科学(浮力原理)和语文(历史故事解读)的知识,而“数字编码”则关联了信息技术(信息分类)和社会常识(身份证管理),需要孩子跨学科实践促进知识迁移;
长度单位估测活动以“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教室物品尺寸”等真实场景为载体,而“数字编码”课要求学生调查社区快递柜编码规则,这些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要求孩子在生活化情境强化应用意识。
教材变动后,找准方向很重要!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把课本里的古诗、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遇到拓展阅读题还是卡壳——
要么读不懂文章深层意思,要么答不到 “点” 上
写作文时更头疼,要么干巴巴凑不够 300 字
要么把比喻、拟人用得生硬又牵强
……
这正是“死记硬背”的局限:只停留在“记住知识”的表层,却没打通“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核心通道,而新课标、新教材恰恰最看重后者。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多背几篇课文、多练几道题”,而是能应对所有学科的“底层思维”和“主动阅读能力”——而多元思辨读书课,正是帮孩子补上这堂课的有效法宝。
如果您也希望孩子摆脱“背了就忘、学了不会用”的困境,想亲眼看看孩子如何从“被动记知识”变成“主动想问题”,不妨带孩子来听一节多元思辨读书课。
在课上,老师会带孩子完整体验一次“深度思辨阅读”:从“读懂故事”到“提出疑问”,再到“结合生活谈想法”,让孩子当场感受到“会思考的阅读”有多不一样。
*课上精彩发言
而且,一节课后还能获得孩子专属的“阅读思维测评”,帮您清楚看到孩子当前在“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上的优势和短板。
别让孩子在“死记硬背”里消耗时间了——新时代的学习,拼的是“会思考、会运用”的能力。现在就带孩子来试听课,帮他抓住新课标、新教改的核心,从小打下能应对所有学科的“底层思维”基础吧!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人教练,小班直播上课,带领孩子进入书籍和展开讨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多元思辨读书课是中信集团与三五锄教育为6-15岁孩子设计的分级阅读系统,以分年级、直播课的方式进行,独家百科书单,教练式思辨引导,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系统提升思辨力,实现百科知识的迁移应用。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40万+年度用户参与课程,并见证孩子的思辨成长。
多元思辨读书课
有观点的思考 运用逻辑推理的辨析 有审美的表达
来源:粲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