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承认 “我做不到所有事”:精力有限,优先做最重要的 20%。心理学原理这运用了资源分配的原理,人的精力如同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所有事情上。当意识到精力有限,按照 “二八法则”,将精力聚焦于最重要的 20% 事务,能提高效率,避免无效消耗,实现效益最大化
飞米粒(Family)心理是国内知名中短程社会心理服务机构,2017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在每个县城开出正规连锁心理咨询室;首创心理咨询师孵化体系,帮您从零基础开出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全文3225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结合 DeepSeek整理了 100 个反内耗的小技巧(认知重建,行动破局,情绪调节,习惯养成,关系优化)。
这是 20 个认知重建的技巧,心理咨询师们也可以直接使用噢,里面蛮多技术我也多次使用。
20 个认知重塑的小技巧
承认 “我做不到所有事”:精力有限,优先做最重要的 20%。
心理学原理
这运用了资源分配的原理,人的精力如同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所有事情上。当意识到精力有限,按照 “二八法则”,将精力聚焦于最重要的 20% 事务,能提高效率,避免无效消耗,实现效益最大化,契合大脑追求高效节能的运作模式。
用 “可能性思维” 替代灾难化想象:“或许事情没我想的那么糟”。
心理学原理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情绪 ABC 理论,事件 A 本身不直接决定情绪和行为后果 C,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B 在起关键作用。用积极的可能性思维替换消极的灾难化想象,改变中间的认知环节,就能调整情绪,避免陷入过度焦虑,引导行为走向更积极的方向。
给问题加时间限制:“这件事 3 年后还重要吗?”
心理学原理
从时间维度上拉开距离审视问题,利用了心理时间旅行的原理。让当下的自己跳出短期情绪和思维局限,站在更远的未来视角回望,很多眼前看似天大的问题,会因时间流逝而淡化其重要性,帮助减轻对当下问题的过度纠结。
接受 “灰色地带”:不是所有问题都有非黑即白的答案。
心理学原理
反映了认知的多元性和相对性,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现实世界复杂多变,许多问题处于中间模糊状态,接纳灰色地带能减少认知冲突,缓解因追求绝对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使心理更具灵活性与适应性,如同在复杂路况中驾驶,懂得迂回而非只认直线。
区分 “可控与不可控”:专注能改变的部分,放手不可控因素。
心理学原理
这遵循了控制点理论,将事物分为内控和外控因素。当人们专注于内控因素,即自身能施加影响的部分,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感觉对生活有掌控力;而对不可控的外控因素释怀,避免无谓的精力损耗,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专注于自身成长。
反问 “谁定义的失败?”:社会标准≠你的真实需求。
心理学原理
涉及社会比较与自我认同理论,社会常设定统一的成功失败标准,但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价值取向各异。反问此问题,能促使个体摆脱从众心理,回归内心,依据自身独特目标和价值观评判经历,减少因迎合外界标准而产生的挫败感,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
记录思维陷阱:发现常出现的负面思维模式(如 “我必须完美”)。
心理学原理
源于认知觉察技术,大脑的思维习惯常常自动化运行,通过记录能让潜意识层面的负面思维浮现到意识层面,实现对思维的 “元认知” 监控。清晰识别后,才能针对性地打破这些习惯,如同找到程序漏洞进行修复,优化思维流程,避免反复陷入消极思维循环。
用 “暂时” 替代 “永远”:将 “我总失败” 改为 “我暂时没成功”。
心理学原理
利用语言对认知的重塑力量,“永远” 带有绝对化、固化的消极暗示,易引发无助感;“暂时” 则赋予了变化的可能性,暗示当下困境只是阶段性的,激发个体继续尝试的动力,启动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改变结果走向。
想象旁观者视角:如果是朋友遇到同样问题,你会如何劝 TA?
心理学原理
运用了自我抽离与共情的原理,当人们陷入自身问题时,情绪容易聚焦放大困难。切换到旁观者视角,尤其想象对待朋友的共情心态,能拉开心理距离,摆脱过度自我卷入,以更客观、友善的方式看待问题,挖掘出原本被情绪掩盖的理性解决方案。
量化恐惧:给焦虑事件打 1 - 10 分,多数情况实际影响≤3 分。
心理学原理
这是认知重构中的情绪量化技术,焦虑情绪常模糊且夸大威胁。通过量化,将抽象恐惧具象化,让人直观看到内心恐惧与现实情况的偏差,打破恐惧的虚幻泡沫,基于理性判断调整情绪强度,缓解焦虑带来的身体应激反应,恢复心理平静。
设置 “焦虑时段”:每天固定 15 分钟处理担忧,其他时间叫停。
心理学原理
借鉴了注意力分配与情绪管理中的时间盒技巧,大脑容易被担忧情绪牵扰,设置专门时段集中处理,如同给焦虑划定 “专属领地”。既避免全天被其淹没,又给予担忧合理宣泄出口,其余时间能全身心投入当下事务,提高专注力与做事效率。
写 “反内耗宣言”:列出 “当我内耗时,我会立即______”。
心理学原理
属于行为预演与自我指令策略,内耗发生时大脑易陷入混乱纠结。提前书写明确指令,为大脑提前 “编程”,当内耗触发,能迅速唤醒意识,依照既定指引行动,打破惯性内耗思维,将注意力导向建设性行为,实现自我调节的自动化。
挑战 “应该” 思维:把 “我应该…” 换成 “我可以选择…”。
心理学原理
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自主选择与内在动机原理,“应该” 带有外在强制、压迫感,易引发心理抗拒;“我可以选择” 则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让人感受到对生活的掌控权,基于内在意愿行动,激发积极主动性,减少因被动服从产生的心理压力与不满。
给念头贴标签:“这只是个想法,不是事实”。
心理学原理
运用了正念认知中的解离技巧,大脑会不断产生各种念头,不加分辨就容易信以为真。贴标签如同在念头与自我之间划清界限,意识到念头只是头脑的短暂产物,而非客观现实,避免盲目认同,保持清醒觉察,不被虚幻想法裹挟,维持心理稳定。
承认情绪合理性:“我现在感到焦虑是正常的”。
心理学原理
遵循情绪接纳原则,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好坏,是对内外环境的自然反应。承认焦虑合理性,能消除因评判情绪(如认为焦虑不应该出现)而附加的二次焦虑,为情绪表达松绑,以平和心态直面情绪根源,开启有效应对情绪的第一步。
建立 “例外清单”:回忆过去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
心理学原理
借助积极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积累,过去成功经验是宝贵资源,回顾时大脑会重现当时的自信、掌控感及应对策略。在面对新挑战时,这些记忆能激活内在力量,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习得性无助,以积极心态投入行动。
用幽默化解压力:给烦恼起个滑稽名字,如 “小怪兽又来了”。
心理学原理
基于幽默的心理防御与情绪调节功能,将严肃压抑的烦恼诙谐化,改变大脑对压力源的认知框架,从威胁感知转向轻松调侃,触发笑的生理反应,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缓解紧张情绪,提升心理韧性,让人在困境中找到愉悦喘息空间。
观察身体反应:内耗前是否有肩颈紧绷、呼吸变浅等信号?
心理学原理
利用身心一体的原理,心理状态变化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如焦虑紧张常引发肌肉紧绷、呼吸模式改变。通过觉察身体信号,实现对心理内耗的早期预警,及时干预调整,避免内耗升级,同时也训练身心连接的敏感度,增强自我觉察能力。
接受 “不确定性”:人生本就充满未知,与模糊共处。
心理学原理
契合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承认生活本质的不确定性是接纳现实、获得心灵自由的关键。抗拒不确定性会滋生焦虑,而接纳它能让人放下对绝对控制的执念,在未知中保持开放好奇,灵活应变,把精力用于探索当下可能性,而非徒劳预测未来。
想象 5 年后的自己:当下的困扰对长远影响微乎其微。
心理学原理
同样运用心理时间旅行拓展视野,短期困扰容易在当下放大,展望未来五年后的成熟、阅历增长的自己回望此刻,会发现当下多数烦恼如同过眼云烟。这种远景视角激发前瞻性思维,让人超脱眼前困境,聚焦长期目标,将精力投入更具价值、持续成长的方向。
许定远
飞米粒心理创始人
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员,浙江卫视特邀访谈心理专家,十年独立执业开咨询室,6000+小时个案经验,存在-人本取向整合咨询风格。对青少年心理,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创伤修复等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提供终身师带徒服务。
我想对您说的话:
有我协助,一切痛苦终将成为过去,您将拥有自由的未来。
来源:飞米粒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