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阅兵直播,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欧洲人也终于承认,兜里没钱的时候,面子真不值几个钱。
看完阅兵直播,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欧洲人也终于承认,兜里没钱的时候,面子真不值几个钱。
2025年9月3日,北京上空飞机轰鸣,朋友圈刷爆了“东风快递”的梗。
第二天,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就订了机票,9月8号落地北京,连时差都没倒,直接进会场。
紧接着,英国贸易大臣彼得·凯尔也拎着行李来了,七年没开的英中经贸会谈,被他一把推开。
阅兵刚结束,欧洲就排队敲门,这节奏太像我妈买菜——看见超市打折,立马冲进去。
蒙特内格罗这趟来,说白了就三件事:港口、钱、工作。
里斯本港扩建缺资金,中国能给贷款;葡萄牙年轻人失业率高,中国投资建厂就能解决岗位;再加上他们是最早一批签“一带一路”的西欧国家,老交情得继续用。
中方给足了面子,红毯铺得比我家过年贴对联还长。
蒙特内格罗回国前在机场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想错过下一班快车。
”翻译过来:谁跟钱过不去啊。
英国那边更直接。
彼得·凯尔出发前先去华盛顿打了个卡,跟美国人说“我就去谈谈生意”,转身就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英国国内通胀飙到G7第一,工厂裁员消息天天上热搜,再不找新市场,首相都得下台。
凯尔列了张清单:海上风电、电动车电池、生命科学实验室,全是中国强项。
他私下跟随行记者吐槽:“再不把中国的钱和技术请进来,我们连炸鱼薯条都快吃不起了。
”
我在伦敦留学的朋友发来消息,说当地报纸头版标题是《中国能救英国吗?
》。
听着夸张,其实一点不新鲜——超市里的廉价光伏板、街边的5G基站,早就写着“Made in China”。
英国人现在只是决定不再装看不见。
有人担心欧洲这样“低头”会不会被美国骂。
现实是,德国车企刚在中国拿下新能源大单,法国空客也在天津扩产,欧盟总部除了发声明,根本拦不住成员国自己找活路。
规则?
能当饭吃吗。
中国这边也聪明,不跟你谈价值观,直接摆数据:进口博览会规模又扩大,关税继续降,外资企业投诉24小时有人接。
做生意嘛,谁痛快谁就能多拿订单。
说到底,阅兵展示的是肌肉,真正让人排队的是钱包。
欧洲政客以前爱讲“人权”“规则”,现在发现选民更关心下个月的电费。
他们跑来北京,就像普通人月底冲进折扣店——先抢到实惠再说。
最后一句话:枪炮能让人闭嘴,但只有钞票能让人排队。
这一轮欧洲访华潮,不过是全球经济寒冬里,大家围着火炉抢座位的本能。
来源:自强不息百灵鸟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