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癫痫,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患者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画面。然而,癫痫就像一位善于“伪装”的“潜伏者”,有时候它不抽搐,症状不典型,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动静,很多人甚至不会将这些表现与癫痫联系起来,极易被忽视或误诊。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些容易被误读的癫痫
提到癫痫,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患者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画面。然而,癫痫就像一位善于“伪装”的“潜伏者”,有时候它不抽搐,症状不典型,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动静,很多人甚至不会将这些表现与癫痫联系起来,极易被忽视或误诊。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些容易被误读的癫痫信号,帮助大家识破它的 “伪装”。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癫痫,是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的场景。医学上称这种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这确实是癫痫的一种典型表现。然而,这远不是癫痫的全部面貌。
癫痫的本质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由于异常放电的起源部位和传播路径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千差万别。
1、行为异常类
自动症:患者会无意识地重复简单或复杂动作,如频繁眨眼、反复搓手、原地转圈、不自主吞咽咀嚼、来回开关抽屉、自言自语、不自主来回摸索走动等 。曾有位患者家长发现孩子总是突然反复拉扯衣角,持续十几秒后又恢复正常,起初以为是孩子养成的坏习惯,直到就医检查才确诊为癫痫自动症发作。这些动作看似日常,但发作时患者往往意识模糊,事后无法回忆。
漫游性自动症:患者会突然起身漫无目的地走动,甚至外出后不知归途。这种发作多见于睡眠中,容易被误认为梦游。
莫名奇妙发笑:患者无诱因、不合时机的爆发性大笑、痴笑,停不下来,笑声通常空洞、缺乏情感,发作时意识可能无意识。这种发作源于下丘脑错构瘤等结构异常。
2、感觉异常类
幻觉:患者眼前会突然出现不存在的光影、图案或人物,比如看到闪烁的光点、扭曲的面孔,或是觉得周围环境发生变形;闻到别人闻不到的气味(往往是难闻的气味,比如糊味、烧焦味等),听到别人听不到声音;这些症状容易与精神类疾病混淆,但往往发作迅速,消失后患者能恢复正常认知。
躯体感觉异常:表现为身体局部的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是出现上腹部不舒服、有一股气往上顶的感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多见于儿童。曾有患儿因频繁腹痛就医,辗转多个科室检查无果,最终通过脑电图监测发现是腹型癫痫发作。
3、情绪与意识异常类
短暂的恐惧或愉悦感: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或是毫无缘由的欣快感,这种情绪波动通常持续数秒,随后快速消退。这种不典型症状常被当作情绪问题,实则可能是癫痫的表现。
意识朦胧:患者发作时意识清晰度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可能出现言语含糊、答非所问的情况,容易被误诊为短暂的意识障碍或脑部供血不足。
不典型癫痫的隐蔽性,使得其容易被误诊漏诊,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症状与日常行为混淆:频繁眨眼、反复做小动作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家长可能将孩子的失神发作视为注意力不集中,把自动症当作坏习惯。而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更是容易与肠胃疾病相混淆,导致患者可能在消化科反复检查却无法找到病因。
发作特点增加诊断难度:不典型癫痫发作时间短,多数仅持续数秒,且发作间隔不规律。此外,部分发作仅在睡眠中出现,难以被及时察觉和记录,导致就医时缺乏关键诊断依据。
医疗资源与认知局限: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缺乏先进的脑电图监测设备,部分医生对不典型癫痫的症状表现认识不足。例如,将痴笑发作误诊为精神障碍,把感觉异常发作误诊为神经官能症,从而延误病情。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不典型的癫痫症状后,在发现患者有类似的、反复出现的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诊断不典型癫痫,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和专业的医学手段来排查:
详细病史采集:患者或家属要详细记录每次发作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前后的情况,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如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闪光刺激等。这些信息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记录得越详细,越有助于明确诊断。
脑电图监测: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 “金标准”,通过检测大脑电活动,捕捉异常放电信号。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需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影像学检查:头颅 CT 和磁共振成像(MRI)能帮助医生观察大脑结构,排查是否存在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发育异常等器质性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抗癫痫药物浓度等检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等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同时监测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典型癫痫发作虽然善于 “伪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熟悉其多样化的症状表现,借助科学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就能撕开它的 “伪装”。
了解这些不典型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我提到的这些症状,特别是突发突止、反复出现的类似表现,请及时就医检查,为患者健康争取更多主动权。
来源:张光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