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郡下州,故和夷城,《典坟》所载,仅见《禹贡》。汉建元中,司马相如充西南夷使,乃附列中国。自唐逮明,名位代易,率皆酋长世守其地。自改土后规制大备。
注释与白话翻译
1. 雅郡下州,故和夷城,《典坟》所载,仅见《禹贡》。汉建元中,司马相如充西南夷使,乃附列中国。自唐逮明,名位代易,率皆酋长世守其地。自改土后规制大备。
- 注释:
- 雅郡:雅安地区。
- 《典坟》: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代典籍。
- 逮:到,及。
- 改土: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
- 白话翻译:雅安地区下属的一个州,是过去的和夷城,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仅在《禹贡》里能看到。汉朝建元年间,司马相如担任出使西南夷的使者,此地才归附中原王朝。从唐朝到明朝,地名和行政区划不断变化,大多是当地酋长世代统治这片土地。自从改土归流后,各种制度才大为完备。
2. 如圣庙、先农、社稷暨设官分职:城垣、廨署诸建造,无异他邑。已酉夏五,予承乏兹土,喜其俗愿朴而少争讼,即豪民猾吏,稍加束缚,秩然就理。
- 注释:
- 圣庙:孔庙。
- 先农:祭祀先农神的庙宇。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指祭祀社稷的场所。
- 廨署:官署。
- 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
- 愿朴:朴实。
- 猾吏:狡猾的官吏。
- 秩然:秩序井然。
- 白话翻译:像孔庙、先农庙、社稷坛以及官员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城墙、官署等建筑,和其他城邑没有什么不同。己酉年五月,我暂时来到这里任职,很高兴这里风俗朴实,很少有争讼案件,即使是强横的百姓和狡猾的官吏,稍微加以约束,就秩序井然。
3. 故簿书多暇,思卜数椽,与二三子次第艺文、课举子业、询于吏,吏曰:「此州中故事陈牍可稽也。先是萧公惟耀,首置书院产;后徐公镇,秦公宜稷、数有附益;逮段公琪,重为憧别,业得亩五十有奇。又构公廨为生徒肄业所。命荐绅辈十五人,部署之,成规具在,去往观乎?」
- 注释:
- 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卜数椽:选择几间房屋,这里指修建书院。
- 次第艺文:依次研习文章典籍。
- 课举子业:教授科举应试的学业。
- 陈牍:旧有的文书。
- 附益:增加,增益。
- 憧别:此处含义不明,可能是重新规划之类的意思。
- 荐绅:同“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 白话翻译:所以处理文书的闲暇时间较多,我就想着修建几间房屋,和一些学子依次研习文章典籍,教授他们科举应试的学业。我向官吏询问相关事情,官吏说:“这在州里的旧文书中可以查到。之前萧惟耀先生,首先购置了书院的产业;后来徐镇先生、秦宜稷先生,多次有所增益;到段琪先生时,重新进行了规划,产业有五十多亩。还建造了官署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任命了十五位有地位的人,安排管理,现成的规制都还在,您要去看看吗?”
4. 予闻之而喜,趋命驾走,籍其亩,则侵渔者,隐匿者,辗转售卖者,以瘠易沃,以小易大者,如治乱丝,纷丝无绪。
- 注释:
- 籍其亩:登记田亩。
- 侵渔:侵吞,掠夺。
- 白话翻译:我听了很高兴,赶紧让人驾车前往查看,登记田亩时,却发现有被侵吞的,有被隐匿不报的,有辗转售卖的,有用贫瘠土地换肥沃土地的,有用小块土地换大块土地的,就像整理一团乱丝,头绪纷繁无从下手。
5. 归视闤闠中,破屋二十余廛,则久赁为民廛、为市肆、为场师畦圃,风飘雨剥,不可收拾。余既惜前贤数十年渐积之艰,复恨奸民数十人偾事之易,更伤全邑数百里人文之废。拊膺扼腕,怦怦不能释者十余日。
- 注释:
- 闤闠(huán huì):市场。
- 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 场师:管理园艺的人。
- 偾(fèn)事:败事。
- 拊膺扼腕:形容十分悲愤的样子。
- 白话翻译:回到市场一看,有二十多间破旧房屋,早已被长期租赁给百姓作住房、作店铺、作园丁的菜园,被风吹雨打,破败不堪无法收拾。我既痛惜前贤几十年逐渐积累的艰难,又痛恨几十个奸民败坏事情如此容易,更哀伤整个城邑方圆数百里文化教育的荒废。我悲愤不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持续了十多天。
6. 季秋,躬率吏卒、履亩按册,目逆手书;又招高生近光,张生云程等八人,为予左右。不避劳怨,不遗余力,阅月而得八九,云程复慨然捐膏腴一区,为院新址。
- 注释:
- 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 履亩按册:按照田册实地丈量土地。
- 目逆手书:亲眼查看并亲手记录。
- 白话翻译:农历九月,我亲自率领吏卒,按照田册实地丈量土地,亲眼查看并亲手记录;又招来高近光、张云程等八位学生,让他们协助我。他们不避辛劳和怨恨,竭尽全力,经过一个月,找回了八九成被侵占的土地。张云程又慷慨地捐献出一块肥沃的土地,作为书院的新地址。
7. 宏纲既立,众目徐张,爰集诸生,计土木、稽出纳,荒度原隰。工虽未鸠,而自门、而阶、而讲堂、而先生卧斋、弟子书室,岿然已在目前矣。
- 注释:
- 宏纲:大纲,主要的纲领。
- 众目:各项细节。
- 爰(yuán):于是。
- 荒度:广泛地测量规划。
- 原隰(xí):广平与低湿之地。
- 鸠:聚集,这里指工程竣工。
- 白话翻译:主要的规划已经确定,各项细节也逐渐展开,于是召集各位学生,计算土木工程所需、核查收支情况,广泛地测量规划土地。工程虽然还没有竣工,但从大门、台阶、讲堂,到先生的卧室、弟子的书房,都已高高耸立,仿佛就在眼前了。
8. 夫易俗移风,肇端士习,党庠术序,古之教也;劝学兴贤,汲引后进,父师事也;兴利而举废,典守者专责也;日月之明不遗照,雨露之濡不辨类,帝王之治不择地,锡极归极,其道大同也。
- 注释:
- 肇端:开端。
- 党庠术序:古代地方学校,泛指学校教育。
- 汲引:提拔,引导。
- 典守:主管,保管。
- 锡极归极:含义不太明确,大致可理解为施予和回归某种准则或秩序 。
- 白话翻译:改变风俗,要从士人风气开始,学校教育,是古代就有的教化方式;鼓励学习、举荐贤才,引导后进,是师长的职责;兴办有利的事情、恢复废弃的事业,是主管者的专门责任;日月的光辉不会遗漏任何地方,雨露的滋润不会区分种类,帝王的治理不分地域,施予和回归某种准则或秩序,道理都是相同的。
9. 天全虽僻陋在夷,本投诚向化,今改土从而振德之,而人物衣冠,葳蕤馥郁,焕然丕变。昔所谓高山深林,兽蹄鸟迹者,今且木拔道通,绣壤交错矣。昔所谓飞涛惊湍,洞心骇目者,今且珍涂亩治,利资灌输矣。
- 注释:
- 向化:归顺,接受教化。
- 葳蕤馥郁:形容繁荣兴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 丕变:大变。
- 珍涂亩治:道路修整,田地得到治理。
- 白话翻译:天全虽然地处偏僻,在少数民族地区,但原本就投诚归顺接受教化,如今改土归流后进一步振兴道德教化,这里的人物和风俗,繁荣兴盛,焕然一新。过去所说的高山深林,到处是兽蹄鸟迹的地方,如今树木被砍伐,道路畅通,肥沃的土地纵横交错。过去所说的奔腾的波涛、令人惊心骇目的激流,如今道路修整、田地得到治理,有利于水利灌溉。
10. 圣德广运,罔间遐迩,已可概见。又况寝馈于诗书,沐浴于礼乐,震聋启瞶,浃髓沦肌者乎。
- 注释:
- 罔间遐迩:不分远近。
- 震聋启瞶(kuì):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使糊涂的人也能醒悟。
- 浃髓沦肌: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或影响极深。
- 白话翻译:皇帝的圣德广泛传播,不分远近,已经可以明显看到。更何况人们沉浸在诗书之中,沐浴在礼乐教化之下,使愚昧的人受到启发,让道德教化深入人心呢。
11. 继自今,延师有地,膏火有资,督课有程,出入有节。劳在一日,泽及百年。如斯榆、邛笮之产,异日得与邹鲁宿儒,齐驱并驾,风尘吏与有荣施矣。
- 注释:
- 膏火:旧时指夜间读书用的灯油,这里指办学的经费。
- 督课:督察考核。
- 邛笮(qióng zuó):古地名。
- 邹鲁宿儒:邹鲁是文教兴盛之地,宿儒指博学之士,这里指学问高深的人。
- 风尘吏:指自己,自谦之词。
- 白话翻译:从今以后,聘请老师有了地方,办学经费有了来源,督察考核有了程序,人员出入有了规矩。辛苦一天,却能恩泽百年。像这里的产业,将来有一天能与邹鲁之地的博学之士并驾齐驱,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官吏也会感到荣耀。
12. 惜予行将他适,未及蒇事。然,既鉴前车,不得不商立良法、杜绝流弊。用是产各记地,地各记租,租各记佃,佃各系图,白我上官,载我州籍、界我同志,互为稽考,期垂永久。并纪其岁入之成数,善后之条目,经理之姓氏,分勒碑阴,告诸来者。
- 注释:
- 蒇(chǎn)事:了事,完事。
- 鉴前车:以过去的事为借鉴。
- 佃:佃户。
- 勒碑阴:刻在石碑的背面。
- 白话翻译:可惜我即将到其他地方任职,没能完成这件事。然而,既然以过去的事为借鉴,就不得不商议制定好的办法,杜绝各种弊端。因此把产业都登记所在地,土地都登记租金,租金都登记佃户,佃户都附上相关地图,上报给我的上级官员,载入我们州的簿籍,交给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核查,期望能长久流传。并且记录每年的收入数目,善后的各项条款,管理的人员姓名,分别刻在石碑背面,告知后来的人。
13. 登龙《天全州设学碑记》曰:圣朝文教覃敷,薄海内外,鳞集仰流。凡古之隶在边疆,未入版籍者,莫不改设流官,建立学校,教育人材,断断然比户可封。虽三五之世,无以轶也。
- 注释:
- 覃敷:广布。
- 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 鳞集仰流:像鱼鳞一样密集,仰望着潮流,比喻人心归向。
- 版籍:户籍,这里指纳入国家统治范围。
- 比户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泛称风俗淳美。
- 三五之世:指三皇五帝的时代。
- 轶:超过。
- 白话翻译:登龙在《天全州设学碑记》中说:本朝文化教育广泛传播,海内外广大地区,人们纷纷归向。凡是古代隶属于边疆,没有纳入国家统治范围的地方,无不改设流官,建立学校,培养人才,肯定地说风俗淳美,家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即使是三皇五帝的时代,也无法超过。
14. 天全,汉徙县,晋徙阳,唐和川路。宋乾德中,以高杨二氏为安抚使。使居其地,遂为世守。自元及明,至我国初,因而不革。
- 注释:
- 徙县:迁徙县治。
- 白话翻译:天全,汉朝时迁徙县治,晋朝时是徙阳县,唐朝是和川路。宋朝乾德年间,任命高、杨二氏为安抚使,让他们居住在这里,于是世代统治此地。从元朝到明朝,再到本朝初期,沿袭旧制没有变革。
15.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七年,废二氏以其地为州,设官以牧之。丞尉如制,独于学官,议者俟诸他。鼎盛日,岁额进弟子员七名,附郡学。因地制宜,因人立教,法如是也。
- 注释:
- 御极:登基,即位。
- 牧:治理。
- 丞尉:县丞和县尉,古代官职。
- 俟诸他:等待其他时机。
- 白话翻译:世宗宪皇帝即位的第七年,废除高、杨二氏的统治,把这里设为州,派遣官员来治理。县丞、县尉按照制度设置,唯独学官的设置,商议的人认为要等待其他时机。在兴盛的时候,每年定额选拔七名学生进入郡学学习。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根据人的特点进行教育,制度就是这样。
16. 其后,人文日盛。牧是州者,屡以设学请,皆格于议,不得行。今皇帝五十五年,登龙权知州事。下车伊始,恭谒文庙,周昕殿庑,堂皇肃穆,祭器备而且整。询为前州牧萧公惟耀所建,而从事生徒,跄跄济济,诸礼习乐百余人,有鸿都槐市之盛。
- 注释:
- 格于议:被议论所阻碍。
- 权:代理。
- 下车伊始:指官员刚到任。
- 周昕:四处查看。
- 跄跄济济:形容人多而有秩序。
- 鸿都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泛指文化昌盛之地。
- 白话翻译:在那之后,文化日益兴盛。治理这个州的官员,多次请求设立学校,都被议论所阻碍,没能施行。当今皇帝五十五年,登龙代理知州事务。刚到任,就恭敬地拜谒文庙,四处查看殿堂和廊庑,庄严而肃穆,祭祀的器具完备而且整齐。询问后得知是前任州牧萧惟耀先生所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众多且有秩序,学习各种礼仪和音乐的有一百多人,有像鸿都槐市那样文化昌盛的景象。
17. 所惜学官未设,于礼制不符,慨然有陈请志。越明年、制府鄂公阅建南路,途次谒见,条上其事。时公初制蜀,以教养为心,允列奏于朝,命下议复。
- 注释:
- 制府:制置使,古代官职。
来源:林徽因仰望的灵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