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庆阳人丨杨斌:以工匠精神书写激情西北岁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2:14 1

摘要:陇东厚土铸风骨,赤子天涯写春秋。从这片深沉广袤的黄土地出发,庆阳儿女怀揣质朴坚韧的底色,将陇东人的底气与骨气,化作闯荡四方的力量。他们在不同领域追逐梦想,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编前语

陇东厚土铸风骨,赤子天涯写春秋。从这片深沉广袤的黄土地出发,庆阳儿女怀揣质朴坚韧的底色,将陇东人的底气与骨气,化作闯荡四方的力量。他们在不同领域追逐梦想,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庆阳市委统战部、庆阳市工商联、庆阳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走南闯北庆阳人”大型全媒体寻访活动。循着乡音的召唤,跨越山海,找寻那些追梦人——他们或是逐浪商海的精英,或是埋首科研的先锋,或是潜心文化的学者,或是书写时代的作家……无论身处何方,这些以庆阳品格筑基的奋斗者,正以黄土地赋予的生命韧劲,在时代的经纬间,奋力编织着动人的中国故事。

让我们共同见证:庆阳人于世界坐标绽放的生命华彩!让我们一同聆听:乡愁与理想交响的时代强音!

致敬,所有走南闯北的庆阳人!

本期陇东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第七期《杨斌 以工匠精神书写激情西北岁月》

人物档案

杨斌,1976年出生,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南极庙村杨家山人,现居西安。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硕士,美国丘博学院(丘博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丝路融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丝路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长。担任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执委、秦商总会副会长、陕西省康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等。2024年,当选为陕西省甘肃庆阳商会会长。

30年来,他以毫无怨言的实干、苦干,持之以恒地学习、汲取,成长为拥有数亿资产的国家一级建筑综合性企业掌舵人。他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与敏锐的商业嗅觉,扎根陕西,铸起“西北建设”这块闪耀着梦想与荣光的建筑业品牌,在全国22个省区市打拼出实力雄厚的商业版图,留下庆阳人深深的奋斗足迹。

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尚俭路,一栋青灰砖墙、坡顶红瓦的三层小楼,掩映在浓密的绿荫中,这座有着75年历史的建筑为原西安铁路运输检察院办公楼,是西安市历史建筑。在这里,古朴沉稳的建筑风格、悠久浓厚的历史气息,带来建筑之美与文化之美,“陕西省甘肃庆阳商会”“西北建设有限公司”两块醒目的门牌标注着这座建筑在当下承载的时代使命和发展律动。

“我的事业起步于火车站,它对我的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我选择将这里作为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据地’,通过在不断地回望中,给予我奋斗的力量。”说话间,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的杨斌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西北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建设”)的事业版图前,部署规划、描摹蓝图。

西北建设公司办公楼外景。

琢“玉”逐梦 刻在骨子里的匠心

初见杨斌,1米85的个头,一袭白衣白裤,走路大步流星,说话干脆利落。他敬畏建筑业,用一件件屡获国家级奖项的建筑作品诠释爱之深切;他沉迷岐黄文化,建立中医研究院探索岐黄之术的深奥与博大;他挚爱文化艺术,书法作品风骨俊秀,歌曲创作深情悠远,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将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他以艺术家思维做建筑,以工匠精神传承传播文化艺术。

走进公司办公楼,处处可见文学大家、书法名家撰写的“西北建设”各种书体书法作品。“西北建设见证了我的奋斗历程,也寄托着我追求工匠精神的毕生愿望。这些书法作品,时时提醒我做人做事要有品质、有担当,不忘创建公司的初衷,不忘出发前行的梦想。”杨斌说。

回望来时路,浸满了血泪与汗水,更倾注了一位庆阳男儿苦与累中沉淀的坚韧,用知识积累夯实发展根基的壮大历程。

1976年,杨斌出生在庆城县驿马镇南极庙村,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劳力。他与兄弟到沟里挑水,拉着沉重的架子车往地里送粪,放学回来给牲畜割草,夏收秋种,日复一日干不完的农活、出不尽的苦力,杨斌看到的是和父辈们一样的命运。

1994年,18岁的杨斌和村里几个同学相约外出打工。到哪里去?他们也很茫然。只听说离家最近的大城市是西安,那就去西安吧。

临行时,他揣着妈妈卖了一袋黄豆的70元钱,坐上南下的班车颠簸8个多小时,踏上了古城西安的土地。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到卷闸门厂打工。当他在厂里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后,工厂老板当初答应的全年2000元工钱竟然变成了50元,这让年轻的杨斌欲哭无泪。

那年除夕,杨斌和同伴们挤在出租屋里煮挂面吃。过罢年,他辗转多个工地,搬砖头、筛沙子、拌水泥、绑钢筋等,抢着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学习各工种的进度安排、人员的调配与管理等。几年时间,他一路从小工干到总承包人,并在建筑圈里留下了踏实勤奋、聪明能干的口碑。

同时代的打工人千千万,但成长为企业家的少而又少。回忆创业路,杨斌淡然一笑:“我是那个幸运儿。”

杨斌的观察力很强,总能抓住“风口”行业。

2000年,西安的住宅小区激增,保安、保洁和物业管理人员缺口巨大,杨斌组织了90多个甘肃工友进小区做物业工作。

2004年,视频监控技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刚刚兴起,杨斌注册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陕西天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给住宅小区安装监控设备。他还南下深圳考察学习,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他积极学习公司运营和商业运作知识,并由此打开了公司的经营局面,赚到第一桶金——沉甸甸的80万元,也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第一辆车。

四年后,当大量企业涌入视频监控行业时,杨斌及时转换赛道,做起了他的老本行——建筑业,带着7个人创建了西北建设有限公司。

“我就是公司最大的业务员。”公司成立后,杨斌白天承接业务,晚上捧着书本学习。知识储备不足,他就用勤奋来弥补,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证书,硬是被他这个初中毕业生考到手。

公司成立第二年,争取到有十几幢高层建筑的旬邑豳风庭韵住宅区。对于“羽翼未丰”的西北建设来说,是极大的专业挑战。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杨斌花重金请来十几家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图纸、规划项目、构建流程。他和同事拿着十几本厚厚的规划书,逐项分析、比对、融合,最终拿出最优方案。

“只要老老实实坚持按图施工、按标准材料施工,就是优质工程。只要一直延续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创新,就是延续了工匠精神。”杨斌说,主抓工程质量成为西北建设的传统,树起了西北建设的优质品牌。最终,旬邑豳风庭韵住宅区获评“中国建筑业优质金奖工程”。

此后,西北建设严抓施工过程管理,厚植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优质工程,使公司在业内声名鹊起,业务拓展到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让杨斌尤为自豪的是,他带领西北建设人高质高效完成了联合国儿童夏令营工程。

那是2013年,联合国要在西安港务区建设联合国儿童夏令营中心。当时,全国各地建筑企业蜂拥而至、竞争激烈。最后,西北建设以过硬的实力和骄人的业绩脱颖而出,成功竞标。

在仅有的4个月建设时间内,杨斌和同事们突破施工常规,各工种穿插式同步工作。雷雨天气高空焊接钢架时,电焊机启动瞬间冒出火焰,工人们无一退缩……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使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参加项目竣工剪彩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连连称赞:“这种奇迹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

在杨斌的带领下,西北建设铸就出多项高品质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建造师、工程师、造价师等行业人才,所建项目获得“优秀结构工程奖”等,公司被评为“全国建筑业优秀企业”等,登上了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国家一级建筑综合性企业高点,先后为10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上亿元。

多年来,他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疫情期间,西北建设为陕西省司法厅、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安唐城医院、西咸新区公安局秦汉新城分局等企事业单位、部分中小学校等捐赠医疗用品价值近千万元。长年聘用残障人士,用爱心点亮他们的人生道路。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

研究院内中药材标本展陈。

两走丝绸之路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杨斌的书桌前,“高古怀远”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当在波谲云诡的商业博弈中暂歇时,他总爱回到书房,放空心灵、滋养精神。出生于周祖圣地庆阳,杨斌对文化的钟爱与生俱来。《诗经》《老子》《庄子》《史记》、唐诗宋词等,是他的案头所好;临摹《兰亭序》《祭侄文》《玄秘塔碑》等碑帖,是他工作之余寄托思古之情所在。他在诗词歌赋中体味古圣先贤的高雅与旷达,在墨韵纸香中揣摩汉字的结构之美与气韵之美,不仅成为他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也为公司顶层设计与发展决策打下坚实的文化底座。

2016年,杨斌作为陕西省优秀企业家代表,参与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沿着古丝绸之路,对沿线的历史人文和地域风情进行实地探访,对沿线国家访问、交流。

第一次走丝绸之路,使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当年11月8日,杨斌以个人出资的方式,成立了陕西丝路文化交流基金会,推进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发展。

2017年,他和陕西省著名文化学者一起,再次踏上丝绸之路。这次,他不仅带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取得的文化成果,更带着中国的先进技术与优质项目,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合作、项目拓展,在文化深层次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两走丝绸之路,不仅使西北建设的发展跃升至更高平台,也使杨斌感受到在时代进步的浪潮中,民营企业家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

当时,西北建设承建的200多个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公司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同时,陕西丝路文化交流基金会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旗帜鲜明的公益导向,汇聚了多位有识之士,聚焦公共文化事业,创作出多部讴歌时代精神、弘扬奋斗历程、展示文化盛景的艺术作品,其中,《长安》《心中的宝塔山》《秦腔》等歌曲,唱响西安的大街小巷。2017年到2018年,先后成功举办“丝路文化歌唱陕西”大型公益演唱会、“舞动中国梦·唱响主旋律”、丝路歌舞电视大奖赛、“丝路通天下·魅力满长安”等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借助国家全力打造亚欧合作交流新丝路的东风,杨斌注资5亿元打造丝路融合投资有限公司,以高等艺术教育、高端文化产业、生物科技、医药产业等为投资领域,成为一家立足陕西,放眼全球,领域多元化、业务专业化的投资公司。

深厚的文化造诣和对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使他与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等成为忘年之交,与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等歌手情同手足,与书法名家经常以墨会友,为当地留下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也为西北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这位从陇东寒门出发的游子,在文化富集的古长安之地,打造出独特的丝路文化业态,为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再添新彩。

疫情期间,杨斌捐赠防疫用品。

勇挑商会重担 以赤子之心反哺家乡

“环江翼龙的模样,唤醒岁月的光;秦直道上的风霜,刻下历史沧桑;我走在这街巷,心被回忆照亮;岐黄故里的香,飘进我的心房;黄帝内经的篇章,智慧源远流长;周祖稼穑的地方,文明在此发祥;汗水洒在土壤,收获希望满仓……无论身在何方,念着你的模样;魅力庆阳,是最美的地方。”

这是杨斌创作的歌曲《魅力庆阳》。远古遗存、岐黄经典、周祖圣德、红色基因等,是故乡给予他的血脉传承,也是他歌之咏之的骄傲所在。当他乘风破浪、跨越千山万水,登上事业发展的一座又一座高峰时,在他刚毅顽强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柔软的心,那里深植着家乡庆阳。

黄帝问道岐伯,成就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小生活在岐黄故里庆城的杨斌,见过黄土塬上普普通通的草药为百姓解除病痛的神奇,也见到过中医妙手回春救人于病厄的仁心……这让他决心涉足中医医疗与康养领域。

以中医康养为主的陕西益龄中医研究院,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七路的铂菲朗酒店,是陕西益龄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杨斌于2017年创建的。走进研究院,国乐舒缓、淡淡艾香,中药材标本精心展陈,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用于神经、心脑血管、外科等病患的康复治疗。在这里,中医经典与科学理念相融,传统技法与现代设备互补。

研究院内的国医名医文化传承交流中心,是传承和传播岐黄文化的重要平台。杨斌邀请国内中医名家在此做课题和项目,挖掘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名医坐诊,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优质医疗资源。

目前,中心入驻了李佃贵、王新陆、李天林、张永杰、刘景源、顾植山、李曰庆、周绍华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以及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陆军总医院等专业院所的近百名中医医学专家。强大的专业背景、顶尖的医疗技术,将研究院打造为集传统中医药传承普及、示范推广、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服务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大健康服务产业中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杨斌说,《黄帝内经》教人们跟随天地、阴阳法则生产、生活和养生。希望通过这座研究院,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老祖先的智慧复制和推广,努力让宝贵的中医经典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有了专业实力,杨斌时常回望家乡,故乡的草木拨动着他的心弦。

2024年4月,杨斌当选为陕西省甘肃庆阳商会首任会长。商会的成立,成为凝聚陕西省广大庆阳籍企业家和企业深度融入关中城市经济圈,促进陕庆两地企业互融发展、增进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商会领头人,他带领商会成员回到家乡走访县区和企业,在数字工程、产业开发、农特产品销售等方面对接洽谈;带着家乡优品走出去,与外地商超、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进行洽谈对接,让庆阳的优质资源、优货好品被更多人知晓。

为了更好地推介庆阳,他斥资在西安打造庆阳城市会客厅,使之成为外地客商与企业深入了解庆阳、商会成员聚力庆阳发展的窗口和平台。在这里,有庆阳沙盘地图、有庆阳“五张名片”详细介绍、有滚动播放的宣传片……直观地展示着庆阳,庆阳苹果、环县羊肉、庆阳黄酒、小杂粮等农特产品被精心摆放到展台上,俨然一个“微观庆阳”。

他还多次带着医疗专家回到庆阳,并与庆阳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线下不定期到庆阳开展义诊和学术交流,线上开展培训指导,为庆阳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新理念、凝聚新力量。

西北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项目。

风雨兼程,磨砺初心

从立志出发到回报家乡

杨斌用了30年

这30年

他心怀大爱,以匠心做事业

以文化做底色

多点发力、多维扩展、多领域创新

在西北大地留下了

驰而不息的坚实奋斗脚印

推/荐/阅/读

作者/ 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发布/ 马瑶

审核/ 邵勇瑊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这里是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