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外来有害生物检验检疫,到智能辅助申报场景上线,再到对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的精准助力……今年以来,天津海关深入贯彻海关总署“智关强国”行动部署,把握“事关全局、事关大局”的重要定位,坚持系统化部署和项目化推进,全力推动六大标志性行动在天津口岸落地见效,全力为区域
津滨海讯(记者 李棽棽)从外来有害生物检验检疫,到智能辅助申报场景上线,再到对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的精准助力……今年以来,天津海关深入贯彻海关总署“智关强国”行动部署,把握“事关全局、事关大局”的重要定位,坚持系统化部署和项目化推进,全力推动六大标志性行动在天津口岸落地见效,全力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科学铸盾 构筑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绵延的海岸线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流涌动。一块木头、一个邮包,都有可能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和外来入侵物种的“藏身之地”。
“跟常见的蝇类特征不一致,说不定是位‘新访客’。”强光手电扫过船舱角落,一个躲闪的黑影没有逃出现场关员的“火眼金睛”,很快便被“请”进了关员随身携带的虫管中,后经海关实验室鉴定,该蝇类为东方溜蝇,系天津口岸首次截获。
鼠、蚊、蜚蠊等病媒生物可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口岸就成为了阻断传染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汇总了船讯网、舱单、物料等数据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将入境运输工具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实施监管,同时还利用口岸初筛鉴定室大大提升了病媒生物的鉴定效率。”天津南疆海关船舶监管二科科长邵忠阁介绍。
“像这样未经检疫的动植物产品,很可能携带松材线虫、菜豆象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违规入境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风险不容小觑。”近日,天津海关工作人员张学良在对入境船舶船员行李物品实施检疫检查时,发现船员携带的肉豆蔻种子并未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随后依据法律规定对该物品进行了相应处理,并向船员科普了相关法律法规。
为阻断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天津海关充分运用智能审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守牢进境邮件、快件、旅客携带物和货运等重点渠道,严厉打击非法携带、邮寄、夹带外来物种和种子苗木等违法行为。同时与地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违规行为联合处置惩戒机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把好输入关口。
今年1-8月,天津海关分别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723批次和检疫性有害生物1719种次。其中肖溜蝇、窄颊粉蝇和家蝇巨螯螨为天津口岸首次截获。
以智赋能 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近日,满载优合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冻南美白虾的18个集装箱抵达天津港。天津海关综合业务现场接收到该企业通过智能辅助申报场景上传的报关单信息后,自动从“国别+商品”维度对报关单及其随附单证实施逻辑审核,并输出风险甄别结果。随后,一线关员结合智慧审单提示进行单证审核作业,几分钟后这批冻南美白虾顺利通关放行。
“海关的智慧审单场景大幅压缩了审核时长,同时还通过辅助申报提示功能帮我们减少了申报差错,提升了合规管理水平。”优合集团有限公司订单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丽说。
智能辅助申报和智慧审单场景是天津海关打造的“水运口岸集装箱智慧货管场景链”中的重要环节。天津海关聚焦海关货物监管主干环节,融合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串联形成涵盖智能辅助申报、智慧审单、智慧查验AI助手、智慧物流监控、智慧业务运行管控等场景的智慧货管场景链,实现智能感知、智能研判、智能处置,在更好维护国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目前,该场景链已在天津海关所属天津新港海关、天津东疆海关等业务现场实战应用,智慧物流管控场景已覆盖东疆及北疆港区全部集装箱码头,智能分析预警查获率50%以上,先后查获多起涉嫌固体废物、疫病国家食品和毒品走私,以及进口洋垃圾、出口骗退税等情事,有效实现了“审单全审、查验彻查”和“全筛查、低布控、高查获”。
日前,天津新港海关的现场关员在对一批申报为药用的进口越南槟榔进行现场监管时,智能查验助手提示发出了相关商品可能“未获准入的”风险预警,经引导关员对实货进行严格查验后,确认该批货物判断为非准入食用槟榔,后续依法予以退运处理。
“我们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实战应用,依托水运集装箱智慧货管场景链,将海关监管服务顺势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和国际贸易物流链条,同步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天津海关行邮监管处处长张程表示。
升链强链 释放枢纽港口核心优势
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国际航行船舶航线密集、靠泊频繁,约8成的国际航行船舶选择在这里补给燃料油、食品、生活用水等船供物料。
“国产燃料油生产完成后,需先进入出口监管仓再倒入保税仓,进而才能供应船舶,整个流程‘两进两出’,罐容相对紧张。”天津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滨表示。
针对保税船供油业务“流程繁、成本高、罐容紧”难题,天津海关积极开展船供保税燃料“两仓功能叠加”改革试点,指导企业通过设立专用账册、专用储罐进行结转等方式,打通了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物理隔离。最终,企业4座“两仓功能叠加”储罐通过审批,累计罐容18万立方米。今年5月份,首批2.5万吨国产低硫燃料油顺利输入“两仓功能叠加”储罐,完成了由国产油到保税油的属性变化,标志着这一改革试点的成功落地。
“通过改革,企业的同一仓库兼具保税和出口监管双重功能,油品在两仓之间无需进行物理流转,实现‘一次入仓、直接供船’,畅通了国产燃料油产、转、存、销、供的链条。”天津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处长张晖表示。
依托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部署和天津海关的精准帮扶,天津港在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布局中再下一城。7月初,天津中燃的4500吨高硫燃料油与27000吨低硫燃料油在保税罐中完成物理调和,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的首单保税高低硫燃料油混兑业务,这一适港产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船东在天津港聚集,将船舶“过路客”转变为经济“增长点”。
政策春风 助力孵化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
在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的机库里,一架正在维修改造的空客A320已经进入工程收尾部分,按照国外客户“客改货”的要求,整架飞机结构中与旅客服务相关的部分,均已重新进行改造,整架飞机焕然一新。
“千万别小看这些拆装过程,一架飞机从客机改成货机,平均需要60万个零部件,大到舱门、发动机,小到螺丝零部件都需要进口,繁杂的手续、大量的资金占用一度让我们很头疼。”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供应链部经理常谦介绍。
近年来,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拓展到航空、船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天津市已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最广,政策创新最多的地区之一。
针对飞机维修开展特点,天津海关将种类繁杂的飞机料件分为主料、辅料两大类,其中8000余种辅料按照统一的品名“飞机料件”及税号合并办理备案、报关及核销手续,每批次料件申报时间节省约10个工作日。
“在海关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电子的保税维修账册,在维修货物进口的时候,不需要再向海关提交保函或者保证金了。目前,客机改货机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常谦表示。
聚焦航空、医疗、汽车等重点产业,天津海关将服务“嵌入”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航空产业全链条集群监管”模式,围绕融资租赁、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相关产业,构建涵盖备案制管理、简化货物流转手续、优化加工监管方式等9项措施的一体化服务矩阵。
2025年1-8月,天津海关进出口航空航天装备487.2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国占比24%,位居首位。飞机发动机一线进出口149.8亿元,同比增长47.3%。
来源:津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