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南村,有一位从田间地头走出的农机“土专家”,他二十年扎根乡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户到推动全村6800亩耕地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新农人”,用实践实现了从农机“土专家”到乡村振兴领路人的转型,他就是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南村党支部书记、鑫煜
在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南村,有一位从田间地头走出的农机“土专家”,他二十年扎根乡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户到推动全村6800亩耕地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新农人”,用实践实现了从农机“土专家”到乡村振兴领路人的转型,他就是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南村党支部书记、鑫煜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张学良。
白露过后,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南村集中连片的玉米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上千亩玉米都是由鑫煜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种植的。
在南村鑫煜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仓库里,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应有尽有。秋收前夕,张学良正忙着检修保养玉米收割机。
张学良自幼受父亲影响,培养了对农业机械的兴趣, 2010年,创立鑫煜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起初,村民们对农机和合作社持观望态度,担心成本问题。张学良通过自家玉米地做示范,凭着高产和省人力的实效,渐渐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如今,南村6800余亩耕地实现全程机械化,村民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把式,变成了能搞副业的“新农民”。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张学良把目光投向全村发展。他带领村班子以党组织为“领头雁”,成立南村经济发展中心,整合资源搞建设,引进华建油脂等企业,培育驻村合作社,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8500米污水管道、5万平方米外墙保温、88盏太阳能路灯,让南村既宜居又暖心。
如今的南村,不仅产业兴旺,更是乡风文明、生活惬意,颐养之家里,老人们安享晚年;乡村记忆馆里,无声讲述着乡村的变迁。今昔对比之间,凸显出机械化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深刻变革。凭借在农机领域的突出表现,鑫煜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荣获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殊荣,张学良本人也成功入选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遴选推荐名录。
总 监 制:韩生利
监 制:时 珺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来源: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