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阳光洒在张掖市高台县黑泉镇的田野上,一台台农机穿梭于阡陌之间,翻耕、播种的繁忙景象映衬着农人期盼丰收的笑脸。然而,就在几天前,村民张某和李某却因为一条田间道路“堵了心”——张某堆放的杂物让李某的农机寸步难行,春耕进度眼看要被耽搁,两人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
春日的阳光洒在张掖市高台县黑泉镇的田野上,一台台农机穿梭于阡陌之间,翻耕、播种的繁忙景象映衬着农人期盼丰收的笑脸。然而,就在几天前,村民张某和李某却因为一条田间道路“堵了心”——张某堆放的杂物让李某的农机寸步难行,春耕进度眼看要被耽搁,两人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
黑泉镇村民张某和李某的农田相邻,张某为图方便,将杂物堆放在路旁,导致李某的农机无法通行。春耕时节分秒必争,李某心急如焚,两人从口角争执升级为激烈矛盾。网格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调解,但两人各执一词,情绪激动。后来又将情况上报至村调委会,村干部随即展开第二轮调解,然而双方仍僵持不下。
转机出现在第三天。镇综治中心接到上报后,迅速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农业服务中心组成调解小组,直奔田间地头,实地测量道路宽度,查阅土地承包档案,还走访了周边十余户村民,确认这条路历来是农机通行的“要道”。掌握确凿证据后,调解组将双方请到现场,一边指着被堵的道路说:“老张,这堆东西要是耽误了春耕,损失的可不只是李大哥一家。”另一边又劝李某:“乡里乡亲的,换位想想,老张也不是故意为难”。
法律条文与乡情民理双管齐下,调解员的话渐渐说进了两人心里。张某主动清理了杂物,李某也承诺今后互相行个方便。一场风波平息,农机重新轰鸣着驶向田野,两人的手握在一起时,田埂上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掌声。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正是“四级七天”调解法实效的缩影。层级明确的调解体系,从网格员初步调解,到村调委会深入劝调,再到镇综治中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每一级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逐步深入化解矛盾。高效快捷的调解流程,在短短5天内就化解了纠纷,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升级,减少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损耗,维护了邻里关系的和睦,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充分体现出“四级七天”调解法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价值,让90%的纠纷在村内便能“药到病除”。
村干部都打比喻说:“就像治病,小毛病网格员‘把脉’,疑难杂症专家‘会诊’。”网格员作为“前沿哨兵”,负责第一时间发现矛盾;村调委会化身“和事佬”,用乡情民约柔性化解;若问题仍未解决,镇级力量便整合司法、农业等多部门资源,以法律为盾、以事实为矛,精准“破局”,化解群众各类纠纷。
近年来,高台县黑泉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持续推广应用“四级七天”调解法,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灌溉用水、农资买卖等与春耕生产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保障服务春耕生产。今年以来,该镇已成功排查化解土地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18起,为群众春耕备耕生产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夕阳西下,黑泉镇的田野逐渐归于宁静。一条条畅通的田埂路、一道道清澈的灌溉渠,映照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在这里,“四级七天”不仅是一套调解机制,更成为维系乡邻和睦、守护春耕希望的纽带。(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惠)
来源:小吖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