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痛斥“台独”是同胞吗?大象新闻急删稿但难挽影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1:20 1

摘要:一则被删除的批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爱国表达、舆论导向与两岸关系的大讨论。键盘敲击之间,红线与底线已然清晰。

一则被删除的批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爱国表达、舆论导向与两岸关系的大讨论。键盘敲击之间,红线与底线已然清晰。

教育博主张雪峰看完九三阅兵后,在公司内部慷慨陈词:“打台湾捐5000万”,引发热议。

河南广电旗下大象新闻集结6名编辑撰文批评张雪峰“用爱国生意收割流量”,认为他将统一曲解为“同胞打同胞”,破坏两岸和平前景。最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力劝张雪峰,“别再毁人不倦了”,这个“毁”可是毁灭的毁。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评论相关舆情时反问——“台独是同胞吗?”,立马让大象语塞。

但在全国网友的讨伐下,大象新闻最终急删稿件,然而删除的只是文字,消除不了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件脉络,争议言论与媒体交锋

事情起源于2025年9月初,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在观看完九三阅兵后,深受震撼,在直播中公开表示:“若祖国需要武力收复台湾,将毫不犹豫地捐出五千万甚至一个亿的资金支持国防事业”。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获得了大量网友的支持和点赞。许多人认为这表达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统一愿望。

然而,大象新闻却集结了6位编辑,共同撰文质疑张雪峰的动机,指责其“用爱国生意收割流量”,并将统一曲解为“同胞打同胞”。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

沈逸观点,清晰界定“台独”与同胞

面对大象新闻的指责,复旦大学沈逸教授发出了强有力的反问:“台独是同胞吗?”

作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教授,网络安全领域的著名学者,沈逸对台湾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

他在分析台湾问题时曾引用台湾学者蔡正元的观点:“殖民地的特点是什么?揍它一顿就对了,不用想太多,因为只要不想死就会自己想通。”这番话虽然直接,但表明了对待“台独”势力的强硬态度。

“台独”当局赖清德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对这样死硬的“台独”分子,他们根本不是中国人,更不是同胞,对他们分裂国家的行径,怎么打都不过分。

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捐飞机

历史对照,常香玉捐飞机的爱国壮举

回顾历史,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豫剧大师常香玉听到志愿军某高地遭受敌军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的消息后,悲愤难眠。

她决定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当时一架米格-15战斗机的价格是15亿元(旧币),这对一个小小的剧社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常香玉拿出多年积蓄,卖掉卡车和房子作为基金,将三个孩子送到托儿所,带领59名演员踏上募捐征程。半年内,他们行程万余里,义演180多场,最终募得15.27亿元,完成了捐献战斗机的壮举。

这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战斗机,如今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无声地讲述着那段保家卫国的历史。常香玉的爱国行动没有被指责为“破坏和平”,而是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张雪峰回应捐款5000万

媒体责任,流量追逐与正确舆论导向

大象新闻作为省级主流媒体旗下的新闻平台,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令人失望。它不仅没有正确引导舆论,反而急于批评爱国表达,对张雪峰的言论进行恶意解读。

这并非大象新闻第一次因报道失实引发争议。此前,该媒体曾因报道“消防员景区吸烟”事件时存在不实信息而遭到批评。

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等专项行动中,网信部门一直在依法依规处置多个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大力营造安全稳定、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媒体应当珍惜自己的公信力,不应该为了追求流量而迷失方向,更需要有明确的政治站位和爱国情怀。

大象新闻最终删除了那篇批评文章,但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仍未停止。

常香玉捐献飞机的故事被一代代人传颂,正是因为她在那国家危难时刻展现出的爱国情怀与行动力量。

今天,无论是张雪峰的捐款承诺,还是沈逸教授对“台独”的严厉斥责,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当代体现。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来源:孟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