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 | 王婷婷: 从疑难个案的拨云见日到全国优秀案例的锻造升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1:21 3

摘要:2022年4月,她刚刚踏上员额法官的岗位,便接手了一件疑难案件。该案法律关系和事实认定错综复杂,存在法律适用困境。她反复研究,周密论证,历经两次庭审后在判决中明确观点,该观点得到了大连中院二审维持,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诉。她说:“案件的上诉与审结,并非终点,而是新

2022年4月,她刚刚踏上员额法官的岗位,便接手了一件疑难案件。该案法律关系和事实认定错综复杂,存在法律适用困境。她反复研究,周密论证,历经两次庭审后在判决中明确观点,该观点得到了大连中院二审维持,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诉。她说:“案件的上诉与审结,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开启’立体式’案例研究很有必要。”于是,她与法官助理一起撰写案例分析,最终荣获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实现了从疑难个案裁判到优秀案例的升华。

本期先锋

王婷婷

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一级法官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司法案例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强调,优秀案例是统一法律适用、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活教材”。优秀案例不仅是司法裁判的奋斗目标,更能够让法治之声传播得更远,更好的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

2022年4月,当我踏上员额法官岗位,当时,基层法院第一审民事案件管辖诉讼标的额由3000万元以下调整至5亿元以下,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职业生涯第6个月,一件标的额5000多万元的委托理财纠纷案交到了我手中。


该案法律关系和事实认定错综复杂。双方共签订四份投资协议,从协议内容来看法律关系是民间借贷还是委托理财?四份合同使用不同公章,款项交付均汇入案外人账户,协议效力如何认定?借款行为持续发生,本金及利息如何核算?担保协议是保证还是债务加入、保证期间是否经过、公司作为保证人对外担保效力如何认定?最终,经审理认定本案原告与债务人签订合同名为《委托投资协议》,实际法律关系应为民间借贷。原告与担保人之担保合同因公司实际控制人越权代表,未经股东会决议而对公司不生法律效力。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法律适用困境——担保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原有合同约定范围内的担保责任后果此时已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合同无效后对债权人预期利益受损进行的损害赔偿后果。此种损害赔偿是赔偿责任而非担保责任,该责任范围应以担保人全部责任财产为限。但本案中保证合同中约定了担保范围为销售对应的房屋所得之价款。但房产价值随市场波动,若执行时房产价值低于债务的二分之一(法定赔偿上限),是否会导致“无效责任重于有效责任”的悖论?若无效合同的责任可能远超有效保证,这将颠覆“合同有效重于无效”的基本合同体系,冲击担保制度的核心价值。此时担保人赔偿责任如何认定?

疑难案件是衡量一名法官审判水平的标尺,遇到疑难案件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成长机会。为了解决这些疑点、难点,我系统检索了最高院、省高院、市法院类案观点,同时对案件事实、证据和程序严格把关,反复研究,周密论证。最终历经两次庭审后在判决中明确:保证责任范围的约定虽因保证合同无效不能直接适用,但可作为衡量保证人过错程度的依据,动态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判决保证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二分之一,且在某地S7(3000平)、S8(4000平)、S9(4000平)三栋80套门市共计11000平的房屋价值范围内向原告承担赔偿责任。该观点获得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案件的上诉与审结,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我开启了“立体式”案例研究。

1.纵向溯源:

系统检索最高人民法院、各地高院、金融法院相关判例,梳理保证合同无效后责任承担的裁判逻辑。

2.横向对比:

分析各省高院发布的类案指导意见,关注不同地区对“赔偿责任上限”的裁判差异。

3.理论支撑:

研读《担保法体系解说与实务解答精讲》等专业书籍,结合民法原理(如过错责任、公平原则)论证责任范围的合理性。

4.实践反哺:

参加院内法官论坛,作了《越权担保相关法律问题分析》的专题汇报,与院内法官、庭内法官助理探讨“合同约定与法定赔偿的冲突调和”,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202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优秀案例分析征集通知,我意识到:一个案件的“解题过程”,或许能为同类纠纷提供“参考模板”。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案例是法治的微缩景观,是司法经验的结晶。”通过总结个案中的法律适用难点,提炼可复制的裁判规则,既能回应“同案不同判”的实践痛点,更能为法官提供“类案检索”的参照样本。我结合案件审理中的“困惑—探索—结论”,与庭内法官助理一起撰写了《姜某某诉宏天(大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辽市奥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担保无效后赔偿责任范围的认定》一文,重点阐释保证合同无效后赔偿责任上限的裁判规则。明确担保无效后赔偿责任不超过担保合同有效时的上限,盖因此系债权人及担保人在订立合同时所能预见的合理责任范围。该文最终荣获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实现了从疑难个案裁判到优秀案例的升华。

从首件5000万元商事案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全国优秀案例分析的“拨云见日”,案例撰写过程中,我与庭内法官及助理进行案例研讨,分享“从个案到规则”的研究方法,我也在与案例紧密相连中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案例的形成过程,让我真切体会到最高人民法院“抓案例就是抓法治”的深意。未来,我将继续以案例为舟,在审判的实践中深耕细作,在案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将“个案释法”升华为“规则明法”,让司法从“一案之明”走向“百案之清”。

来源:大连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