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月饼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然而,最近有网友爆料,西安一家知名商场 —— 西安秋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竟给员工布置了月饼销售任务,每人需卖 20 盒,卖不完还得自掏腰包购买。这一消息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
中秋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月饼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然而,最近有网友爆料,西安一家知名商场 —— 西安秋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竟给员工布置了月饼销售任务,每人需卖 20 盒,卖不完还得自掏腰包购买。这一消息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商场为何要给员工下达这样的任务?员工们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这件事。
9 月 8 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帖子,称自己在秋林公司旗下秋林吉祥商厦的某服饰专柜担任销售,属于供应商员工,并非秋林公司的正式员工,却也被下达了月饼销售任务。“我们这些供应商员工,压根没拿秋林一毛钱工资,凭啥要给我们派这月饼销售业务?” 发帖人满是委屈与愤懑。他还表示,任务要求每人必须销售 20 盒月饼,如果完不成,就得自己掏钱买下剩余的月饼。这一做法,让员工们觉得 “太不合理”。
此帖一出,迅速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纷纷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有人提到约十年前,秋林公司就曾要求入驻的餐饮档口购买一定数量产品;还有人吐槽自家公司也有类似的摊派行为,“每年都有各种莫名其妙的销售任务,完不成就扣绩效,太折磨人了。” 一时间,大家对企业给员工摊派销售任务的行为纷纷吐槽,直呼苦不堪言。
那么,事实真的如网友爆料的这般吗?9 月 9 日,秋林公司一名工作人员针对此事回应了经视直播记者。该工作人员称,网帖内容与事实不符,月饼销售并不存在强制性业绩指标。“我们公司有月饼这个商品,大家就一起帮忙推销推销,消化一下库存。” 对于网友反映的 “每人 20 盒月饼” 任务,工作人员解释道,“这只是作为激励目标,并非强制任务,公司不可能让员工自己掏钱来完成业绩。” 工作人员还介绍,秋林公司作为当地知名零售品牌,多年来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可能在动员员工推销月饼的过程中,部分员工对激励目标产生了误解。目前,公司已经注意到员工的反映,并召开了会议,向员工再次进行了宣贯和澄清。
然而,就在同一天,记者联系到了发帖人。发帖人表示,类似的情况其实已持续多年,秋林公司也注意到了相关帖文。当天中午,领导开会明确表示不再强制要求员工完成月饼销售指标,但大家心里还是不踏实,都处于观望状态。“毕竟这种情况年年都有,今年说不强制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变卦?而且中秋过完还有腊牛肉、年货大礼包啥的,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其他销售任务。” 发帖人无奈地说。
公开信息显示,西安秋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2 月,注册资本 800 万元,在西安市内设有多家商场,是当地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老牌零售企业。一直以来,秋林公司以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亲民的价格,深受西安市民的喜爱。可如今,却因月饼销售任务一事陷入舆论风波。
从网友的爆料以及秋林公司的回应来看,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企业的销售策略问题,更涉及到员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消化库存,鼓励员工参与商品推销,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将这种鼓励演变成强制摊派,甚至让员工自掏腰包购买未完成销售任务的商品,那就变了味。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也会对企业的形象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员工们在工作中本就承担着各种压力,再加上这种不合理的销售任务,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容易导致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提升业绩,或许更应该从优化产品、提升服务、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将压力简单粗暴地转嫁给员工。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企业的反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多关注员工的权益,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
这场关于月饼销售任务的风波,也给广大劳动者提了个醒。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站出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相关劳动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