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海归求职“考公热”升温,各地党委政府部门招录、引进人才青睐海归,导致体制内留学生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干部队伍结构或将面临“西化”问题,尤其要高度警惕留学生入编特殊公务岗位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海归求职“考公热”升温,各地党委政府部门招录、引进人才青睐海归,导致体制内留学生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干部队伍结构或将面临“西化”问题,尤其要高度警惕留学生入编特殊公务岗位的潜在风险:
一、进“体制”已成归国留学生主要选择。一是体制内工作渐趋热门。据2023年2月智联招聘发布《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数据,2022年希望进入国家机构/事业单位、国企工作的留学生比例为59.7%,较2021年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同期,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考公热”,较2021年高了15.4个百分点。二是体制类单位留学生数量渐增。目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人员,均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2022年,深圳市供电局分批次共向 122 名应届毕业生发出拟录用通知并公示,其中国外高校毕业生19名。刚发布的2023年宁波市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及鄞州区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中,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留学生。三是高校招聘更加青睐归国留学生。国内高校在招聘中,许多岗位都有“同等条件下,有海外留学经历优先录用”这一条款。近年来,一些地方性职业学院如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大量招聘归国留学生。
二、体制内部分归国留学人员负面事件频发。一是留学归国人员被策反。体制内部分归国留学人员因为曾经在欧美长期学习生活,主观上更容易倾向甚至认同西方敌对思想,客观上也往往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策反的重点,安全隐患较大。2024年4月公布的赵学军,作为航天科研技术人员,在赴国外大学访问留学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拉拢策反,回国后多次向境外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最终因间谍罪获刑入狱。二是归国留学人员担任高校教师负面言论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数量剧增,由于其海外留学经历影响,时不时流露出对所谓西方民主、高福利的向往和对我国政治社会现实的不满,容易对懵懂青年思想产生负面导向。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新时代新征程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课题研究,抽样调查3省8所高校留学归国教师得出结论:部分高校留学归国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强;对国外的现象认识流于表面,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其进行西方价值观渗透,通过媒体等渠道向他们散播有关中国的不实负面报道,对其进行意识形态侵袭时未能有效识别,甚至有5%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洗脑”或者思想禁锢。三是部分归国留学人员在文化领域兴风作浪。最典型的当属“毒教材”事件。清华美院的吴勇、吕敬人与吕旻[ 吕敬人为日伪上海政府代理人吕叔陶儿子;吴勇为吕敬人徒弟;吕旻为吕敬人儿子。]等由于共同的日本留学背景,通过虚假的“北京吴勇设计室”,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设计插图,插画中所画的小朋友,几乎都是宽眼距、塌鼻梁、微微张着嘴巴的唐氏综合征样子,明显丑化中国人,引发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三、归国留学人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一是西方敌对势力扶持留学人员渗透国内各领域。西方国家不惜花费重金,建立相关对华分析的智库和网站,通过留学、交换生等各种项目,吸引我国青年学生赴其国家学习,刻意培植思想理论“精英”,以期操控中国社会思潮,掀起“颜色革命”“和平演变”。部分留学归国青年思想散漫、个性独立,喜爱针砭时弊,正是西方敌对势力极力争取的利用对象。湖南省统一战线“四明白四清楚”大调研立项重点课题“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留学人员思想政治引领策略研究”表明,与老一辈留学革命家、科学家相比,当前部分留学归国青年“自我中心”主体意识觉醒,数据显示留学目的为“为报效祖国”的留学归国人员仅占总数的14.54%。二是部分留学人员国内家属安全警惕意识欠缺。国内不少群众视子女海外留学为荣耀,一旦子女在国外定居,更是大肆鼓吹。部分家长仅关注留学意向国教学科研水平,忽略政治思想渗透风险,安全教育未同步,容易导致子女留学期间思想遭侵蚀甚至被策反。
来源:社情民意信息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