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棒落地,一口气向60国发起挑战,美财长威胁不准报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10:42 1

摘要:特朗普再度出手掀起全球关税战,一口气挑战60个国家,对于全球的声讨,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接受采访时威胁,不准报复美国,那么,要与60多国打关税战,特朗普底气从何而来?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战,将给世界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美国会为此付出哪些惨重代价?针对这些问题,我

图为特朗普

特朗普再度出手掀起全球关税战,一口气挑战60个国家,对于全球的声讨,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接受采访时威胁,不准报复美国,那么,要与60多国打关税战,特朗普底气从何而来?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战,将给世界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美国会为此付出哪些惨重代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特朗普掀起全球关税战这一话题说起,为你进行分析。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包括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征收更高税率的“对等关税”。这一政策立即引发全球震动,多国政要密集表态反对,澳大利亚总理直言这不是朋友行为。特朗普声称此举是为了“让工厂和就业回流美国”,但现实可能远比他宣称的更为复杂。这场单边主义关税战不仅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的逻辑,更将全球贸易体系推向未知的深渊。

第一个问题:要与60多国打关税战,特朗普底气从何而来?

特朗普政府推动如此激进的关税政策,背后依托三重支撑体系。首先,法律工具成为其突破制度约束的关键。通过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特朗普以“国家紧急状态”为名绕开国会,直接实施关税政策。

该法案赋予总统在“非常威胁”下广泛的经贸制裁权,使其能够快速推进政策而无需复杂的立法程序。这种“紧急状态”的滥用,成为了特朗普推行其关税政策的有力法律武器。有了这个法律依据,特朗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开国会的掣肘,更加自由地实施他的关税计划。

其次,国内政治需求驱动政策走向。特朗普将关税政策包装成“美国优先”的解决方案,声称“对等关税能夺回被外国抢走的就业”。这种叙事精准击中了部分蓝领选民对产业空心化的不满情绪。

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岗位自2000年以来减少570万个,特朗普的这一承诺就像是给这些选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看到了就业机会重新回到美国的希望。同时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为“外国不公平竞争”,这种说法强化了他关税政策的合法性,让很多美国民众觉得特朗普是在为美国的利益而战。

图为冯德莱恩

最后,政策设计中暗含谈判筹码。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关税公布后呼吁各国“勿报复”,暗示政策存在调整空间。例如,对欧盟设定的20%税率明显低于其声称的“对等”标准,实则为后续谈判预留余地。这种“先挥大棒再给胡萝卜”的策略,试图迫使贸易伙伴在压力下主动让步。但现实是,多数国家并未屈从于这种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将采取反制措施”,澳大利亚更明确表示要诉诸WTO争端机制。

第二个问题: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战,将给世界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引发多重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全球供应链的剧烈震荡。关税战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

图为特斯拉

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对钢铁、铝材及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直接导致特斯拉等车企的海外零部件成本飙升。供应链风险公司Interos.ai测算,仅汽车运输成本就可能增加6500美元,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这种成本传导效应在科技行业尤为明显,苹果、英伟达等企业因担忧供应链中断,市值单日蒸发超7000亿美元。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被打断。贸易摩擦会让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感到担忧,从而抑制投资和消费。企业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消费者也会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而减少消费。美国税务基金会假设了一种最极端的情况,若美国对全球加征20%关税,美国的GDP将减少1.7%,而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将形成恶性循环。

美股更是集体跳水,纳指期货下跌2.7%,小盘股指数罗素2000股指期货下跌3.39%。这种不确定性已导致企业投资意愿骤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跨国企业坦言,地缘政治风险正在重塑其全球布局策略。

图为世界贸易组织

最危险的冲击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瓦解。WTO框架下的关税互惠原则被美国单边行动彻底架空,1947年以来建立的规则体系面临崩解风险。欧盟贸易专员直言“这是对世界经济秩序最危险的打击”,而发展中国家更担忧保护主义浪潮蔓延,缅甸、柬埔寨等国承受着44%,49%的超高关税,其脆弱的经济结构可能因此崩溃。

而美国这种无视国际规则的做法,如果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从而掀起一股保护主义浪潮。一旦各国都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全球贸易秩序将陷入混乱,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是一场灾难。

第三个问题:美国会为此付出哪些惨重代价?

图为美国人民

看似强硬的关税政策,正在让美国承受三重反噬。最直接的痛苦来自国内消费者。关税的增加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安德森经济集团分析显示,汽车关税可能导致进口车价上涨2万美元。而耶鲁大学研究发现,关税导致价格上涨可让普通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减少3800美元。这种生活成本上升与持续高通胀叠加,正在侵蚀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即便白宫宣称用关税收入“减税并偿还国债”,也难以抵消民众的实质损失。

美国的产业层面同样受到反噬。以特斯拉为例,由于海外零部件成本上升,特斯拉的生产受到了影响,导致股价暴跌7.84%,暴露出美国制造业的深层脆弱性。更讽刺的是,美国钢铁业并未因关税受益,其进口钢铝来自中国和印度,关税反而推高了本土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成本。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困局,凸显了供应链全球化的不可逆性。

图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国际舞台上,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导致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孤立,损害了其国际形象和领导力。许多国家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表示不满,认为其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传统盟友欧盟批评其“破坏西方团结”,日本直言政策“违背日美协定”,澳大利亚更斥责“这不是朋友的行为”。当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伙伴也加入反制行列时,美国在地缘经济格局中逐渐沦为“孤岛”。这种孤立不仅削弱其国际领导力,更为中国等国家深化区域合作创造了战略空间。

总而言之,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是一项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它不仅扰乱了全球经济秩序,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也给美国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代价。正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全球化的时代,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

来源:黄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