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明节习俗是这些!一年一清明 /一岁一追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4 10:00 1

摘要: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Traditional Chinese 24 solar terms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Origin of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寒食节。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会禁火寒食。到了唐代,寒食节扫墓的习俗逐渐普及,唐玄宗更是将其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而在汉代,上巳节的踏青郊游习俗也融入其中,使得清明节兼具了追思与踏青的双重内涵。

QINGMINGJIEQI

清明节气习俗

如果你要写清明,

就不能只写清明。

要写轻柔的雨滴,悄然唤春醒;

要写飘飞的纸鸢,遥寄思念情;

要写祭扫寄哀思,文明新风行;

要写素菊献英烈,云端诉衷肠;

要写岁岁念亲恩,魂梦归故里。

01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勃发。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的描绘,尽显春日郊游的欢腾景象。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家门,去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

02

吃青团

清明饮食与寒食节渊源深厚。江南青团以艾草汁与糯米粉揉制,清香软糯;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03

放风筝

秋千古称 “千秋”,唐代宫中设秋千节;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寓意着将忧愁、疾病随风带走,带来好运。同时,风筝的高飞象征着生命的升华与精神的超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4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打扫墓园,清除杂草,献上鲜花、祭品,既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也让后人铭记家族的根源,传承家族精神。

Qingming Festival Health Preservation

清明节起源

清明时节要特别注意“养肝”,平肝气,养肝血,才能使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可以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如荠菜、菠菜、草头、香椿、青椒等,对肝气升发很有好处,也可以选择一些疏肝或者清肝之品泡茶饮,如佛手、菊花、薄荷、玫瑰花、枸杞子等。除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外,可尝试中医的养肝方法,如按摩肝经、敲打胆经等,以促进肝气的疏泄。

春季是心阳生发的季节,清明节气还应注重养心。在饮食方面,可多食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桂圆等,它们有助于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同时,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扰动心火。养生方法上,可尝试中医的养心安神方法,如按摩心包经、神门穴等穴位,以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从 “清明时节雨纷纷” 的哀思,到 “万株杨柳属流莺” 的欢腾,清明节穿越千年时空,始终是中国人情感与文化的纽带。它提醒我们:在追思中铭记来路,于春光里拥抱新生,让血脉中的温情与天地间的生机,共同谱写出生命的永恒乐章。

声明:本文章所使用图片、诗歌等作品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来源:老马聊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