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由朱迅、王仁君、都靓、杨九郎组成的“寻味团”走进位于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吉伍五呷,四川省彝文书法项目传承人卢拉伙,省级非遗银饰技艺第
8月26日,由朱迅、王仁君、都靓、杨九郎组成的“寻味团”走进位于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吉伍五呷,四川省彝文书法项目传承人卢拉伙,省级非遗银饰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勒古伍拉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参与节目拍摄。“寻味团”在凉山手工艺活态馆中深入体验多项非遗技艺,品味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标志性成果,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历经四年筹建,累计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万元,秉持“守护传统、激活创新”的理念,在凉山深厚的非遗土壤中,播撒现代传承的种子。
这座集展示、体验、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以立体化运营模式破解了“保护难传承、传承难盈利”的行业困局,成功构建起非遗保护与市场效益共生共荣的良性生态。
凉山的古老技艺与宁波的匠心智慧,在这座活态馆中碰撞出璀璨火花。作为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注脚,它不仅让东海之滨的开放基因与西南彝乡的民族风情实现深度交融,更以“非遗+”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未来,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将持续探索非遗与文旅、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还原技艺传承脉络,以研学课程培育青年传承人,借文创开发拓宽增收渠道。这座生长在螺髻山脚下的文化驿站,正以创新实践证明:当传统技艺接上时代地气,当山海协作打通资源壁垒,非遗传承便能真正成为激活民族地区发展的源头活水,为螺髻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普格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建设、民族艺术永续传承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周俊丞)
来源:凉山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