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曾公开表示,白俄罗斯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听从中国的建议和经验。这句话一出,立马引发了不少讨论。毕竟,中国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风生水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外交手腕都让人刮目相看。
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曾公开表示,白俄罗斯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听从中国的建议和经验。这句话一出,立马引发了不少讨论。毕竟,中国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风生水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外交手腕都让人刮目相看。
而白俄罗斯呢,作为一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这些年发展得磕磕绊绊,经济老是起不来,外交上也夹在东西方之间左右为难。
卢卡申科是白俄罗斯的“老大哥”,从1994年上台一直干到现在,掌权快30年了。他不是那种随便乱说话的人,能公开说“没听中国的建议是最大的错误”,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2015年他访问中国时,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大加赞赏,还说白俄罗斯要多跟中国学学。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又提到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借鉴。
他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点“后悔”的味道,大概率是因为白俄罗斯这些年的日子不好过。经济上,白俄罗斯一直没摆脱苏联时期的影子,靠国有企业和俄罗斯的能源补贴过日子,市场化改革拖拖拉拉。
跟西方关系闹僵,被制裁得够呛;跟俄罗斯虽然关系近,但也越来越像“被大哥管着”,自主性不强。中国从一个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能在国际上左右逢源,卢卡申科看在眼里,估计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我国的经济故事,简直是过去几十年全球最大的奇迹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人均GDP不到200美元的国家,硬是干到了现在超过1.2万美元,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当年搞改革开放,最核心的就是把计划经济那一套慢慢放开,给市场松绑。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里让私营企业、小商贩慢慢活起来,后来又搞国企改革,把效率低的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这一步步下来,经济活力被彻底激活。
白俄罗斯苏联解体后虽然也喊着要搞市场化,但动作太慢,国企到现在还是经济主力,效率低不说,还拖后腿。私营经济虽然有点发展,但政府管得太多,市场活力根本出不来。
我国当年打开国门,建经济特区,欢迎外资进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城市,就是最好的例子。外资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还帮我国搭上了全球贸易的快车。
白俄罗斯在这块儿就差远了,外资进来的少得可怜。一方面是因为投资环境不好,政策不透明,官僚作风严重;另一方面是地缘位置尴尬,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外商一看这局势就不敢下重注。
我国抓住了全球化机会,把自己打造成了“世界工厂”。从衣服鞋子到手机电脑,全世界都在用“中国制造”。出口赚了外汇,经济自然就起来了。
白俄罗斯也有工业基础,比如拖拉机、重型机械,但产品老化,市场主要靠俄罗斯,压根没打开国际市场。出口结构单一,竞争力弱,跟 我国的全球化视野差了好几条街。
我国这些年修高铁、建机场、铺高速,基础设施搞得全世界羡慕。这不光是面子工程,更是为经济发展打基础。物流快了,成本低了,生意自然好做。白俄罗斯的基础设施老旧不说,更新速度慢,运输效率低,经济想快跑都跑不起来。
卢卡申科看中国这些招儿,估计是觉得白俄罗斯要是早点学着点,经济不至于这么拖后腿。白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苏联解体后,他们没抓住转型的机会,国企改革半途而废,市场经济没真正搞起来,经济结构还停留在过去。结果GDP增长慢,人民生活水平提不上去,年轻人跑国外的多,留下的少。卢卡申科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急。
中国这些年在政治上的稳定,是经济腾飞的大前提。
中国讲“稳定压倒一切”,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管理,第一目标就是不出乱子。改革开放后,中国没像苏联那样一下子乱套,而是稳扎稳打,慢慢改。
白俄罗斯卢卡申科上台后虽然也想稳,但手段太硬,靠高压政策压住反对声音。结果是表面稳了,底下矛盾越积越多,2020年那次选举风波就是例子。
中国政治厉害的地方,是既坚持自己的路子,又能根据情况调整。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鼓励个体户,后来又搞国企改革,再后来提出“高质量发展”,政策一直在变,但目标始终是发展。白俄罗斯在这块儿就僵化了,卢卡申科这些年政策老一套,没啥新意,经济不活,政治也跟着僵。
中国在政治上特别强调主权和独立,不让外人随便插手内政。这点让中国在国际上站得稳。白俄罗斯虽然也想独立,但现实是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左右摇摆。卢卡申科嘴上硬气,可实际上对俄罗斯依赖太深,主权这块儿没真正硬起来。
卢卡申科估计是觉得,中国这种“稳中求变”的政治模式,白俄罗斯要是能学点皮毛,也不至于现在国内矛盾这么多,国际上还这么被动。
外交上,我国的表现更是让不少国家眼馋。白俄罗斯在这块儿老是吃亏,卢卡申科看我国,估计也有不少想法。
我国搞外交有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别人内政,也不随便树敌。结果就是朋友多,敌人少。看看“一带一路”,多少国家愿意跟我国做生意。
白俄罗斯跟西方闹翻,被制裁得喘不过气;跟俄罗斯太近,又被当小弟使唤。外交空间小得可怜。
中国跟美国斗而不破,跟俄罗斯合作但不结盟,跟欧盟做生意也不站队。这种平衡术玩得溜,既保住利益,又不把自己绑死。白俄罗斯在这块儿就差远了,跟俄罗斯绑太紧,跟西方又彻底翻脸,外交上完全没回旋余地。
中国这些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联合国、世贸组织、气候谈判,到处都有中国声音。这不光是面子问题,更是为国家发展争取空间。白俄罗斯在国际上声音弱,基本靠俄罗斯撑腰,自己没啥主动性。
卢卡申科觉得白俄罗斯要是早点学着点,也不至于现在这么孤立。白俄罗斯的外交困境,跟经济、政治问题其实是连在一起的。经济不强,腰杆子就硬不起来;政治不稳,外面看着就不靠谱。结果就是国际上没人当回事儿,制裁一来就扛不住。
白俄罗斯经济这些年增长慢得像蜗牛爬,2022年GDP才720亿美元,连中国一个省都比不上。经济结构还老一套,靠国企和俄罗斯能源补贴活着。私营经济弱,出口不行,外资不来,年轻人没机会,只能往外跑。
中国经济早就多元化了,互联网、制造业、高科技,哪样不是支柱产业?白俄罗斯要是早点学中国搞市场化、抓出口,经济不至于这么单薄。
卢卡申科靠高压统治稳了这么多年,但代价是社会矛盾越攒越多。2020年那次选举,抗议活动搞得全国乱哄哄,说明老百姓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中国虽然也有矛盾,但通过发展经济、调整政策,把问题化解了不少。白俄罗斯没学这招,结果是政治上越来越被动。
白俄罗斯跟西方关系差到极点,美国和欧盟的制裁一轮接一轮,经济都快喘不过气了。跟俄罗斯虽然近,但俄罗斯也不是慈善家,能源价格一涨,白俄罗斯就得捏着鼻子认。
中国的外交是给自己争取空间,白俄罗斯却是把自己越困越死。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卢卡申科这话靠谱。有人会说,中国模式是中国的,白俄罗斯国情不一样,照搬未必行。确实,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大资源,白俄罗斯才940万人,底子薄、地缘位置还尴尬,学中国也学不出那效果。
而且,我国是渐进式改革,白俄罗斯这些年压根没下决心改,错过了最佳时机,现在再学,难度更大。
中国的经验虽然不能全抄,但有些思路,比如搞市场化、抓基础设施、平衡外交,这些对白俄罗斯确实有启发。关键是,白俄罗斯得结合自己情况,别光看中国眼红,得真干起来。
苏联改革的两面性:从改革走向崩溃——M·坎加斯普罗 杨茗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