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超加工食品,最简单粗暴的判断原则是:看不出原材料+加工步骤复杂+家里做不出来≈超加工食品。正是这些加工的深入,让超加工食品带来了更多健康隐患。
超加工食品(UPF),是指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含有大量添加剂、糖、盐和反式脂肪,营养价值低且易导致过量摄入。
对超加工食品,最简单粗暴的判断原则是:看不出原材料+加工步骤复杂+家里做不出来≈超加工食品。正是这些加工的深入,让超加工食品带来了更多健康隐患。
目前,有多项研究表明,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肥胖、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全身性炎症,被认为是多种慢性疾病和不健康衰老的关键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高度敏感、最常用、最标准化的全身性炎症标志物,且可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5年9月3日,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Increase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或加剧全身炎症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加有关,从而增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9254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38岁,女性占52%,根据NOVA分类系统来确定超加工食品,并通过饮食信息获取了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且获取了高敏C反应蛋白数据,分析了超加工食品摄入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联。
总的来讲,参与者摄入的平均能量有35%来自超加工食品,摄入最低组占0-19%,摄入最高组占60-79%。
结果发现,与摄入最低组相比,摄入最高组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高了11%。
此外,第三四分位(超加工食品能量占总能量40-59%)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50-59岁人群、肥胖者和当前吸烟者中,这种效应更为显著。
研究人员表示,超加工食品的高摄入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有关,表明超加工食品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增加肥胖、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不仅促炎,还加速衰老。
2025年9月1日,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在Ge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with biological ag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adiposity measures”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加速衰老相关,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的人生物衰老加速了0.525年,且肥胖在这一关联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综上,摄入超加工食不仅营养价值低,且易导致过量摄入,还与全身炎症水平增加、加速衰老有关,人们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天然食物摄入,以延缓衰老过程、降低慢性病风险。
来源:健康之路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