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是我省建材建筑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省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南省散装水泥条例》《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
绿色建筑产业系列报道之三
大力推广和应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是我省建材建筑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省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南省散装水泥条例》《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湖南省建材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3+3+2”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禁现推散”“禁粘推新”为总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动我省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全省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更加科学规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推广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到2025年,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7300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73%,预拌砂浆年供应量达到120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达到192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达到80%。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聚焦建材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着力优化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空间布局。长株潭地区利用区位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势,重点发展装配式PC构件(内外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及精准砌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依托丰富的砂石资源重点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及精准砌块。湘中南地区利用煤矸石、页岩资源适当发展烧结墙体材料制品,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水平。湘西地区利用石灰石资源重点发展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引导预拌砂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合理布局,确保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政策、环境保护以及产业政策等相关要求,避免形成盲目投资和过度发展的局面。
(二)推动全产业链延伸发展
鼓励以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园区,积极培育散装水泥、砂石骨料、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生产企业,建设绿色建材循环生产基地。推动以散装水泥应用为核心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提质升级,引导水泥、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聚焦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领域,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从砖、块、板向复合制品和构件的方向发展,开发生产适应装配式结构体系、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围护结构体系的新型墙体材料,促进高品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
(三)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
加强散装水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散装水泥中转物流配送站点,鼓励培育符合有关规定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鼓励农村合理建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构建形成以大型水泥企业为枢纽、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为承接、以中转供应站为主要供应点的散装水泥供给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开展订单式、协作式购买运用专业化服务。
(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预拌砂浆机械化和自动化施工技术、大掺量固体废物的预拌混凝土(砂浆)应用技术等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加强高性能保温砌块生产工艺技术、蒸压加气混凝土精准砌块及板材生产工艺技术、墙板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技术等新型墙体材料领域共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产业链发展中应用,为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以上。
(五)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推动绿色建材应用管理信息平台、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采集平台、质量在线监测控制信息化监管平台等建设,提升新型墙体材料信息化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质量进行大数据监管。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应用,散装水泥产业重点强化智能物流配送、集中搅拌分送、自动成型控制、在线质量监测、制品智能养护等系统方案研究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重点形成原料精准制备、坯体成型切割、干燥(蒸压)养护、质量自动检测、智能包装物流、自动卸车码垛、污染排放控制等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数控技术开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新型墙体材料等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现有装备的加工效率、生产精度和控制水平,提高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引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清洁生产改造计划,加快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督促企业按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艺装备相关要求,加强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管理,扩大绿色建材产品供给。积极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围绕全省建材行业碳达峰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降碳行动。到2025年,全省取得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砂浆企业达到60家以上、取得绿色建材认证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达到120家以上。
(七)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回收利用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生产预拌砂浆,鼓励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污泥(淤泥)、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不断扩大固废利用规模。鼓励推进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省级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创建。探索建立区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协同处理长效机制,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到2025年,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较2020年提高10%以上。
(八)强化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工序控制、质量检测等规定,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产品“身份证”制度,将产品出厂检验纳入常态化管理,全面保障产品质量。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鼓励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提升自动化、智能制造水平,保障企业本质安全。
(九)持续实施开放合作
鼓励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建材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建材产品推介和宣传,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设备、技术等“走出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探索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和培育为重点,瞄准产业链领军企业、三类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以企引企,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和配套,重点加强装配式部品部件等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大型企业引进。
(十)深入开展“推散推新”
深入开展“禁现推散”,落实城区推广散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等相关政策,加大砂浆“禁现”检查和处罚力度,进一步扩大砂浆“禁现”范围。深入开展“禁粘推新”,按照《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禁止违规生产、销售、使用粘土砖。积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大力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预拌砂浆进家装,引导居民自建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稳步提升农村地区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推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向乡镇和农村扩展延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改革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应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湖南省散装水泥条例》《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相关要求,切实担负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
(二)强化政策引领
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投资、土地等政策,推动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金投入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落实产业发展相关引导政策,为绿色建材认证、培育绿色建材示范企业、推动绿色建材下乡等提供政策支持。
(三)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市场开拓精神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主流媒体及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立体式、多维度的广泛宣传,提高生产企业、施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知度。突出绿色、低碳主题,重点宣传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对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等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认同与支持,营造有利于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岳阳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来源:岳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