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篇鸣谢一下认真搞笑的曹操同志:该同志当年在宛城一炮害三贤(保镖典韦、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回去之后深刻反思,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以后要祸祸别人的时候,第一要务是控制好其家属……自此,中国历史上的人质制度相当成熟了。
开篇鸣谢一下认真搞笑的曹操同志:该同志当年在宛城一炮害三贤(保镖典韦、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回去之后深刻反思,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以后要祸祸别人的时候,第一要务是控制好其家属……自此,中国历史上的人质制度相当成熟了。
言归正传,回到南北朝的历史上来!大家还记得武川军团被尔朱荣安排去关中去搞西部大开发这事吗?武川猛男们,天高任鸟、海阔凭鱼跃,你们去展翅高飞吧,但担心你们忘记回家的路,你们的家属必须留在晋阳,组织上替你们“照顾”。这批人质兜兜转转落到了北齐手里,其中就包括宇文护的妈妈阎氏。
宇文护当权后曾派人去北齐要妈妈,但是北齐没给面子。
这次杨忠带着万人旅游团就纵横两千多公里在晋阳城下搞了个阅兵仪式,还全身而退了,这事挺給宇文护张脸,听让高湛内心无限忧伤。宇文护觉得北齐太好拿捏了,于是准备再次进攻北齐。而高湛犹如惊弓之鸟,立马派人过来示好,兄弟,咱们都是六镇猛男的后代,不同根但同源,别打我,我把你妈妈还给你。为了表示诚意,还先把宇文护的姑姑送回来当定金了。
此时,充当搅屎棍的突厥已经组团十多万人去幽州搞零元购去了,还相当顺利。
所以,宇文护的优越感爆棚,给北齐发电报,赶紧滴,把我妈送过来,不然后果自负!
当时段韶拒突厥驻军于塞下,高湛派黄门徐世荣传宇文护书信问段韶意见,段韶表示,北周虽然是甲方,但咱们乙方也有乙方的底线,现在合同没签,他叫我们发货就发货,万一他翻脸不认人,那咱们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不还是等双方友好协议签订之后,再高规格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去吧!
但是段韶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主子是个啥人,高湛这货遗传他爹的基因给遗传茬了,他爹是软饭硬吃,他就遗传一个“软”字。这货在被杨忠武装示威之后,忐忑到抱着斛律光哭了一大通。后面是身边人看不下去了,劝他不至于,毕竟杨忠还是被我们赶跑了,他才停止那该死的哭泣。就这软骨头,你指望他能不讨他宇文护大爷开心?立马就把宇文护的妈妈快递回去了,还是加急的快递,生怕宇文护不满意。
当权者的母亲苦尽甘来,这必须是举国同庆的事情。阎氏回归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宇文邕,因为宇文邕正愁没有什么好的途径去麻痹宇文护,现在阎氏回来了,使劲跪舔阎氏不就行了?这让宇文护很满意,进而也很放心,放心去大胆欺负北齐捞军功。
软弱是换不来和平的!突厥和北周一看怎么性侵北齐都没事,于是变本加厉了。突厥在幽州抢劫之后,回去叫了更多的老乡去北齐搞零元购,并派使者找北周一起。咱们是合作伙伴,有钱一起赚,约好了哈!
564年闰九月二十日,突厥再抢幽州。幽州带劲!
据说宇文护因为北齐把他老妈送过来,面子上过不去,不好意思去侵犯北齐。最后说是为了照顾跟突厥的国际友谊才象征性出兵配合一下的。
但是,为什么咱要说这是“据说”呢?因为宇文护出兵是征调了整个府兵二十四军和左右厢禁卫军及秦、陇、巴、蜀地方军和羌胡雇佣军人共二十万人来伐北齐,咱就没见过这样的象征性出兵!恨不得把家当都押上,意思意思,这是几个意思?
这种不地道事情,咱们应该见怪不怪了!但千万别说这是什么“兵不厌诈”哈,这种事干多了都是有报应的哈。高欢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宇文护这么兴奋地背信弃义,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太行山以东这一年遭遇洪水,死了不少人,相当于北齐遭大病了。趁你病要你命,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要到了考地理的时候,北周打北齐的常规线路大家还记得吗?两条:一条是河东走顺汾河而上打晋阳;一条是走豫西通道打河阳三城。
这两条路换成大家,大家会选哪一条呢?无疑是第一条嘛!从河东走一路都有水路,而且玉璧大神韦孝宽这些年在边境民心笼络的相当棒,这旮沓一直是福地。而河阳三城留给宇文家全是痛苦的回忆,何必呢?何苦呢?但宇文护为证明他比他叔叔宇文泰还厉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打下河阳三城,咱就可以把叔叔家的产业占为己有了,因为我比任何人都牛逼呀!
宇文护呀宇文护,现实会让你看到你跟你叔叔尚有多大差距的!
564年十月,周军四路大军伐齐:宇文护率主力出潼关,遣尉迟迥率精兵十万为前锋直扑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荆州兵出豫州;少师杨檦出轵关;杨忠率部去北路接应突厥。
焦点全在宇文护这一路大军上!
宇文护连营渐进屯军弘农,尉迟迥攻围金墉城,宇文宪、达奚武,王雄等营于邙山,军势浩大。北齐派了兰陵王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率军过了河桥来到邙山扎营,但没敢轻举妄动!
可是高湛依然不自信,跟段韶说:其他人我指望不上(瞧瞧这话说滴,是斛律光他们不给力还是你们自己烂根了?)现在只能请您南下解围,只是北边也有突厥威胁,您啥意见?
段韶表示,突厥是来抢劫的,而北周是来要命的,所以突厥问题好解决,让老百姓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北周的问题很麻烦,我南下去当救火队长吧!
高湛赶紧表示,突厥就随他们去抢劫吧,您赶紧南下,不然我心里不安!
段韶随后督精骑一千从晋阳迅速南下,五日便渡过了黄河,与斛律光和高长恭会合了。“北齐三杰”团聚了。
北齐三杰合体之时,周军已经筑土山挖地道连攻金墉城三十天了。是当年高澄的小弟独孤永业放弃洛阳而咬牙守住了金墉城,为段韶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一个月时间。
宇文护命诸将挖沟壑挖断河阳路阻止北齐援军,然后自率主力一同攻打洛阳,诸将以为齐兵一定不敢出城,顶多派点侦查员而已。
十二月初八清晨,段韶率帐下二百骑与诸军共登邙阪观周军形势,至大和谷遇到了周军,段韶迅速派传令兵驰告诸营汇集兵马,自己与诸将结阵以待之。段韶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与周军相对。
打架必先骂街,这也是前规则!段韶率先拿宇文护要回去了老妈又兴兵来犯说事;周军这边表示别扯这没用的,我们是替天行道来的;段韶随即又表示,既然你们执意要来送死,那就怪不得谁了……
嘴炮打完了,终于开始打火炮了。早已骄横的周军率先发起攻击,段韶且退且引,把周军往山上引,等把周军消耗得差不多了,率部队从上俯冲下来,直接就被周军给冲溃了。前军就不说了,中军都被高长恭打崩了,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
兴致上来了,高长恭根本停不下来,直接率着五百骑兵突入周军围洛阳的军阵中直接插到了金墉城下!
因为高长恭太帅,不想过于帅气逼人,所以平时作战都喜欢带上定制版面具(实际上是因为他男生女相,面貌上杀气不足,不适合演军旅片),所以城内的人不知道来者何人。高长恭摘了面具表示咱们大军到了!齐军因此士气大涨!周军也因此溃败了。
高长恭这次冲阵堪称挽救北齐的级别,因为即便周军邙山遭遇战的先锋输了,其实事态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宇文护这次是倾国而来,既然齐军主力已经下了邙山,那就在平原上稳住阵脚,双方堂堂正正地打一仗呗,优势依然在北周。因为河阳道被挖沟阻拦了,齐军的增援也没那么快速,咋被段韶当头一棒就给打蒙了呢?武川军团的老一辈不是这么打仗的哈!即便是现在的关中建设兵团,战斗素养也不至于这么低。主要是宇文护被高长恭的不要命冲锋给打蒙了,要知道宇文护围金墉城可是十几万人,阵营厚度可不低,咋就被高长恭带500人给穿透了呢?周军其实是崩于高长恭的天神下凡。
这次邙山之战比宇文泰那次邙山之战要简单得多,周军丢盔弃甲,但人员损伤不大,不像上次,武川老兵基本被打残了。帮宇文护止血的人是谁呢?是宇文邕的异母弟齐公宇文宪和达奚武、王雄这两位老将军。他们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基本盘。
尤其是老将军王雄,他还直接冲散了斛律光的军阵,斛律光左右都冲散了,只剩下一奴一箭。但是王雄惜才要抓活的,被斛律光突发冷箭一箭给爆头了,王雄强撑着最后的意志骑马逃回了军营没有被俘虏,当夜死于军中。
王雄死后,宇文宪依旧不气馁,抚慰激励部下收军准备隔日再战。
达奚武一直理性在线,表示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战斗经验,咱们这次逆风翻盘不了了,今晚不跑,明天就跑不了了。这地方比较诡异,咱们来一次跪一次,别逞强了!
当夜宇文宪和达奚武回军,此时已经拿下豫州的权景宣的南路军也弃州撤军了,另外两路军的情况也大致介绍一下,杨忠那一路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稳如狗,出轵关的少师杨檦戎马一生也感染了北周整体轻敌情绪,深入敌境而不防备,最终兵败投降。
至此邙山之战收官。
这一战,宇文护其实从战机选择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路线选择上有问题,高欢一辈子绕不过玉璧城,宇文泰一辈子绕不过河阳三城,何必要不信邪呢?从河东方向打到晋阳去,不香吗?另外,在同行北齐各种自甘堕落的烘托下,北周是彻底飘了。感觉都有点不把北齐军当人看的味道了,冲上去就去仰攻邙山上的齐军,瞅把你们能滴,人家高山落大石你们顶得住吗?就连王雄、杨檦这样的百战老将都轻敌了,说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命中注定北齐三杰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是伟大的编剧,它会用北齐三杰这种挽狂澜于既倒的表现来证明无可救药的北齐到底有多操蛋。北齐三杰中,只有段韶因是娄昭君的亲外甥,没被卸磨杀驴,其余俩都被猜忌逼死。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高家的妖孽层出不穷。这么操蛋的国家,英杰们是救不了的!只有死亡能救得了它!
最后,咱们也来突出一下重点,聊聊兰陵王高长恭冲阵这事!枣庄的朋友,噪起来!
高长恭就是那个15岁敢绿他爹的混蛋高澄的儿子,祖传基因,是一个大帅哥,从中国四大帅哥的评选他永远是南北朝唯一的种子选手来看,那是真的帅得有点“犯法”了。所以,他在后世女粉丝得数量是要比男粉丝的数量多不少的。
这孩子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他们高家的基因在他身上回光返照了。邙山之战中,宇文护亲率十几万大军死死地围住金墉城,还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却被他生凿进去了。比张辽逍遥津八百退十万,还要让人肾上腺激素狂飙。后来他堂弟齐后主高纬曾采访过他:你入阵这么深,要是出事了可咋办!说明高纬这小子都认为这是在拼命(为你爹拼命你还要毒死他?)
帅哥和猛男、勇烈和反转,这样的剧情集于一身太过戏剧化,所以北齐的娱乐圈在此战后根据高长恭指挥突骑冲锋的样子自发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在不断修订后成熟为带着面具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象磅礴。
此曲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这是热血男儿应该喜欢的东西!后来更是牛到了在隋朝被选入了宫廷舞曲。但是,这又牵涉到了一个政治问题,高长恭的确是拉风的热血男儿,但他毕竟捅的是隋唐的祖源呀,你们老杨家官方这么欣赏,多少有点不合适。后来,梨园老祖李隆基表示,这曲有点伤我们祖辈的面子,都给禁演了。全国人民请欣赏我和儿媳妇杨玉环的哀怨凄美爱情故事。打打杀杀成何体统,谈情说爱不香吗?
后来这首经典的男儿战歌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褪去了武曲本色,这首本来激昂慷慨汹涌澎湃的战歌居然变成了软舞的曲儿······恰似为民生而四处奔走的孔夫子逐渐被“修修补补”成为了愚民的腐儒。
尤为让人心酸的是,被我们自己糟蹋的国粹,反而被一个让人作呕的岛国更好地传承下去了。在盛唐时代,一个个梦想把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把大唐能搬过去的好东西都抄回去了。这其中,就包括这首《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入阵曲》进入日本后一直为全体阶层所爱,日本古代五月五的赛马节会、七月七的相扑节会,皇家的重大活动宴会,甚至天皇即位,《兰陵王入阵曲》那都是固定表演曲目。
客观地说一下,虽然小日子东施效颦的《兰陵王入阵曲》略显阴柔,但还是比我们后来那种靡靡之音要充满力量感的。
万幸!如今这首千古名曲已经在华夏复活,某站是有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听一听!
咱不是针对谁哈,作为中华男儿,《兰陵王入阵曲》和《秦王破阵乐》永远比什么曲水流觞、浓睡不消残酒要有艺术价值得多 ,就跟我们现在最能唤醒民族自豪感的永远是阅兵仪式这样的曲目,而不是天天在纠结什么爱情买卖、老鼠是否爱吃大米……
妆哉!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憾矣,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纵观南北朝,最能让人荡气回肠的艺术画面,其实是“兰陵王入阵”。虽然毛德祖将军等也是可歌可泣的,但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确实稍有不如。可是,这既是慰藉亦是遗憾,北齐凭借三杰的拼死护国,又喘过了一口气,但也仅仅苟延残喘了11年。
在历史的角落里,有一个名叫宇文邕的雄主默默地对高长恭说了一句“兄弟,谢谢你”,是你帮我按下了宇文护野蛮发展的势头,给我争取了扮猪吃老虎的时间……
来源:老易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