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田国昌佳作《我的爸爸》主播:沉默是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4 09:10 1

摘要:我的爸爸名叫田成,1930 年出生,1946 年参加革命,当时年仅 16 岁,同年入党,在村农会任公安委员。他身材瘦小,但让人羡慕的是他肩背的那支“三八大盖”,这让他显得威武高大许多!

我的爸爸

作者:田国昌(内蒙)

我的爸爸名叫田成,1930 年出生,1946 年参加革命,当时年仅 16 岁,同年入党,在村农会任公安委员。他身材瘦小,但让人羡慕的是他肩背的那支“三八大盖”,这让他显得威武高大许多!

1949 年全国解放后,组织安排他去原热河省承德干部速成学院学习。因父亲没有文化,为保守党的一封密函,他徒步走过八十里路将其交到收件人手中!

那时的赤峰市叫昭乌达盟,归原热河省管辖。后来被撤销,东部归辽宁省,西部归河北省(这些均为听爸爸所说)。家中只有母亲和瘫痪的奶奶相互依靠。奶奶卧床整整 13 年,都是母亲一人照料。

老爸三年学习期满,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昭乌达盟乌丹县,当时的文凭为中专。回乡后,经县委和县政府研究,组织部长找他谈话,商讨其工作事宜。时任组织部长是蒙古族干部,说话带有很重的蒙古话味道,说道:“老乡田啊,你去东部吧,那里是鱼米之乡。”也就是现在的红山镇,让他任红山镇党委书记一职。当时的乌丹县也更名为翁牛特旗。红山有座翁旗最大的水库,灌溉着水库下游万亩稻田。夏秋两季,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有“喜看稻熟千重浪”的美誉,牧业生产也颇为可观……然而老爸沉默许久说:“我不去红山,我还是回四分地乡。”当时的组织部长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你安排这么好的地方你不去,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县志记载没有四分地乡,叫头分地乡,不过当时乡粮站、供销合作社、医院等单位都在四分地村所在地。所以头分地乡就没叫出去,人们都称四分地乡。

老爸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深思熟虑后说:“我还是回四分地乡吧!”继续任四分地乡党委书记。后来我和大家才知晓,因为奶奶已卧床 13 年,生活无法自理,且当时又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我们老家到红山有两百多里的路程。老爸担心奶奶受不了这样的颠簸,才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四分地乡工作。他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惊叹,也给我们这一家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当时我们家距乡政府所在地有十五公里,那时老爸没有交通工具,回家和上班只能徒步。为方便爸爸工作,也能照顾家,家住四分地的表姨申桂荣强烈要求我们家去四分地住。表姨申桂荣在四分地给我们找到房子。当时老爸同意了,就这样,一家人于 1964 年 10 月 18 日高兴地来到了四分地居住。那年我七岁,已有记忆。

老爸 81 年因病去世,享年 82 岁。他的离去给我们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损失,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亲一人拉扯着我兄妹六人艰难度日,严格要求我们读书。

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80 年分田单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对于我们家是个大好事,土地按人口分配,我们家人多,分的地自然也多,这在当时是一大优势。每年秋天,我们家的庄稼都比别人家的好,粮食产量也比别人家多。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六人齐上阵。

就这样,妹妹田国琴到了工作的年龄,去了五分地镇供销联合总社工作;二弟田国军 82 年考取哲里木畜牧学院,是当时整个白银沟川的第一个大学生,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民族大学。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他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三弟田国朋也接了老爸的班,去了邮政所工作;四弟田国平中学毕业后没有考学,但他很有经济头脑,做起了粮油化肥、种子农药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那个万元户非常荣耀的时代,就荣获了“田百万”的绰号。五弟田国志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线 30 多分的成绩去了南开大学就读,毕业后留在北京国贸中心工作,现在也小有名气。我经历了两年的下乡后,也去了国营林场工作。一家人总算都有了着落。

清明节之际,对父亲的哀思。老爸前半生从 16 岁起就为党忠心工作,后半生为家庭无私付出,任劳任怨,称得上是人民的好干部,家族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的品行和为人是我们兄妹六人的光辉榜样和前进方向。

因此,我们对父亲深深怀念和敬仰,为失恩之过而遗憾!为有这样的好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愿老爸在天堂无牵无挂,幸福吉祥!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

田国昌、内蒙古人:高中之化,酷爱文学。分别在【中国乡村】杂志【春晖文苑】杂志、郑州广播电视报和红山晚报及中国艺术网有声平台上发表过多徧作品。【三苏文学】特邀作家、【文林书评】“家乡美”全国征文大赛获特等奖,被其聘为带稿酬特聘作家、【乳燕文学】全国征文“华燕杯”大赛获特等奖。2024年“华夏文豪杯”古风组冠军!若欣•桃花源文轩著名诗人【名篇世界头条艺术网】总顾问、华夏文学理事。【荣耀中国】文化传承人、文化榜样人物。

来源:小白白看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