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全世界高度关注这场盛会,舆论普遍认为,在国际局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此次阅兵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战略自信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东南网9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洁)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全世界高度关注这场盛会,舆论普遍认为,在国际局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此次阅兵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战略自信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9月7日,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发布报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模型分析显示,仅在2025年9月3日当天,除中国内地以外,全球范围内共生成与此次阅兵相关的信息达51507条,较2015年同期的阅兵信息增幅高达1355%。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国主导的历史记忆叙事已具备跨越国界、触动人心的全球传播力和议程设置力。
法新社等多家外媒关注诸多外方嘉宾出席此次活动,反映出国际社会的态度:多国元首与政府首脑高规格密集出席,既体现对中方活动的高度重视,也蕴含对华深厚情谊;嘉宾涵盖世界五大洲,广泛的地域代表性,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与世界意义的普遍认同。
受阅的先进武器装备最抓眼球。美国《纽约时报》指出,阅兵式展示的新型反舰导弹及无人潜航器和无人作战飞机等,显示了中国对军事创新领域的重视。BBC援引军事专家尼尔的分析称,此次阅兵展示的“机器狼”等无人作战装备值得关注,它们可以更便捷敏锐地执行侦察、扫雷、追击等多种任务,“在现代战场上,武器的敏捷性非常重要,部分决策要在毫厘之间作出,这是人工智能(AI)和电子机械能做到的。中国的军事建设系统非常相信自身的AI技术掌控能力,不留余力地将其融入各类武器系统中”。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观察到,首次亮相阅兵场的三支新型兵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对外展示了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军队改革这一年来取得的成果。有美国专家正面评价,解放军已形成一支能在所有领域作战的力量。多家外媒形容,此次阅兵是中国国防实力高速发展的有力佐证,展示出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维护全球稳定的能力,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信息:中国不会再受霸凌与胁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军力变化一直是外媒的聚焦点。但是,建设和展示强大的武装力量,不是为了“秀肌肉”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止戈兴仁,维护和平。中国的阅兵故事,不仅是中国军力发展的故事,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故事。
“和平”是国际舆论评价这一纪念活动的高频词。阅兵式结束不久,出生在伊拉克的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在现场泪流满面的画面冲上热搜。当8万羽和平鸽和8万只气球飞上天空,他说:“我特别希望中东也能实现和平,希望中东人也能过上与中国人一样的生活。”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带来的最宝贵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路透社表示,阅兵体现了中国不断攀升的全球影响力,也是中国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多极世界秩序的宣言。如今全球面临和平与战争的抉择,在此背景下,中方积极呼吁全球合作,彰显中国为国际和平所作的贡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认为,中国的阅兵展示国防力量,唤醒历史记忆,要点不在于惊艳世界,而在于向世界清晰表达:在历史与现实的两条轴线上,既不回避力量,也不放弃对话。
今天,我们关注阅兵,不仅是回顾筚路蓝缕,感念先辈光辉,更是传递精神旗帜,坚定前进方向。纪念胜利日将今日之中国与其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勇毅前行时坚定的信念——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