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35岁就业歧视,你会等经济稳定再考虑生育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06 19:02 1

摘要:有人说:“大学毕业到35岁是黄金十年,赚钱和事业发展的最好年龄,这10年不拼搏,35岁后平庸的话又面临被裁员的危机,将生育细胞保存下来,让自己的经济能力上去再生育,生活环境的稳定对自己和孩子都好。”

引言

有人说:“大学毕业到35岁是黄金十年,赚钱和事业发展的最好年龄,这10年不拼搏,35岁后平庸的话又面临被裁员的危机,将生育细胞保存下来,让自己的经济能力上去再生育,生活环境的稳定对自己和孩子都好。”

我叫李婷,在这个大城市里打拼多年,早已习惯了凌晨的寂静与孤独。这天凌晨一点半,我终于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关掉电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闺蜜发来的消息:“周末要不要去看房?首付凑得差不多了。” 我盯着对话框,忍不住苦笑起来。毕业都五年了,我的存款还没突破六位数。这个月刚付完老家的房贷,下个月又要交三万块的冻卵续费,哪还有闲钱去看房呢。

最近这几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博弈。2025 年大会刚传出消息,好多代表联名建议遏制 “35 岁就业歧视”,就因为现在企业招聘,普遍存在 “35 岁红线”,这可把我们害苦了。还有一组数据,看得我心里直发慌。生育技术机构统计,30 岁以下女性冻卵咨询量同比激增 300%,超七成的人都表示,想等经济稳定了再考虑生育,这其中就包括我。

刚毕业那会,总觉得十年时间特别长,长得好像可以肆意挥霍。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大学室友群里,有人晒出创业公司敲钟的照片,意气风发;有人却在抱怨被裁员后,房贷都快断供了,生活陷入困境。这时我才惊觉,这十年,真的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人生剧本。

我的职场导师张薇,经常跟我们年轻人算账。她算得可清楚了,假设月薪 1 万,25 岁到 35 岁这十年能攒下 50 万,再通过复利投资到 55 岁,差不多能滚成近 300 万;但要是这十年月光族,35 岁后每月多存 5000 块,到 55 岁也很难突破 150 万。这就好比玩游戏,前十年打怪升级的效率,是后面的三倍,机会都在前头呢。

就拿我朋友小林来说,她是个 28 岁的程序员,选择冻卵的时候,HR 正暗示她有升职机会,说什么 “项目攻坚期需要全身心投入”。其实这不是个例,某互联网大厂的数据显示,女员工平均生育年龄从 2015 年的 26 岁推迟到 2025 年的 32 岁。我学姐陈璐,28 岁生子,等她重返职场,发现同期的伙伴都成中层了,而她只能跟 95 后的应届生从头竞争岗位。更现实的是,孩子的钢琴课费用,都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了,她常说 “终于理解什么叫‘贫贱夫妻百事哀’了”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五而已》里,有句台词特别扎心:“HR 看到你简历上的年龄,就像看到商品过期日期。” 现实也差不多,某招聘平台统计,35 岁以上求职者平均投递 50 份简历才有 1 个面试机会,存款低于 50 万的人群,焦虑指数更是飙升 87%。不过,也总有人能提前通关。29 岁的自媒体人阿紫,靠着毕业前七年,每天 4 小时做副业,现在被动收入都超过主业了。她办公室还挂着冻卵机构的日历,说 “等粉丝破百万,我就去接宝宝回家” 。

我也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熬过这黄金十年。我认识个设计师王哥,他就挺有办法。白天正常上班,求个安稳;晚上就接单画古风插画,还投资了朋友的美甲店,他常说 “鸡蛋从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所谓的 “狡兔三窟” 收入法,多给自己留几条后路。

我身边有个 95 后的小吴,用了一种 “反人性” 储蓄术,效果还挺好。发薪日一到,他先把 30% 的工资转到冻结账户,剩下的才当作可支配收入。就靠这个方法,三年时间,他就存出了老家房子的首付。

关于生育规划,我也了解了不少。医学界证实,30 岁前冻卵的活产率比 35 岁后自然受孕高 41%。不过,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前阵子某私立医院就被曝出存储设备故障,导致细胞失活,这可太坑人了。

此刻,我坐在地铁上,啃着冷掉的三明治,心里想着这些事。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我知道,每个熬过的夜、省下的钱、拒绝的约会,都是在为 35 岁时的自己攒选择权。青春不是用来躺平的沙发,而是助我跃上山崖的弹簧,我得咬咬牙,坚持下去。

来源:林源水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