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后秋豆角锈病重点防治技术与管理要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6:35 1

摘要:秋豆角作为秋季重要的豆类蔬菜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受后期病虫害影响。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下降至20-25℃,且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增大,这一气候条件恰好契合豆角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导致锈病成为此阶段秋豆角的主要病害。若防治不及时,锈病会迅速侵染叶片,破坏光合作用

秋豆角作为秋季重要的豆类蔬菜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受后期病虫害影响。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下降至20-25℃,且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增大,这一气候条件恰好契合豆角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导致锈病成为此阶段秋豆角的主要病害。若防治不及时,锈病会迅速侵染叶片,破坏光合作用组织,造成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可导致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掌握白露后秋豆角锈病的发生特征与科学防治技术,对保障秋豆角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一、白露后秋豆角锈病的发生特征与危害规律

(一)病原菌与传播途径

秋豆角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病原菌以冬孢子在田间病残体、土壤中越冬,或随种子携带传播。白露后,田间湿度达85%以上、温度处于20-25℃时,越冬孢子萌发产生夏孢子,通过风雨、农事操作(如浇水、整枝)传播至秋豆角叶片表面,在适宜湿度下2-3天即可完成侵染,形成新的病斑并产生大量夏孢子,进入循环侵染阶段,短期内蔓延至全田。

(二)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锈病主要危害秋豆角的叶片,其次为茎蔓、叶柄,豆荚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隆起形成黄褐色近圆形疱状病斑(即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夏孢子);后期病斑颜色加深为黑褐色,形成冬孢子堆,叶片正面对应位置出现褪绿黄斑,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干枯脱落,仅剩茎蔓,导致植株早衰,豆荚发育受阻、品质变差。

白露后锈病的发生呈现“爆发快、危害重”的特点:一是此阶段秋豆角多处于开花结荚期,植株养分向豆荚转移,叶片抗逆性下降,易被病原菌侵染;二是昼夜温差大,夜间露水多,田间湿度长期偏高,为病原菌萌发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若遇连续阴雨天气,锈病会在5-7天内扩散至全田。

二、白露后秋豆角锈病的重点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筑牢病害防控基础

农业防治是减少锈病发生的根本措施,需重点做好以下3项工作:

1. 清洁田园与轮作: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前茬作物的病残体(如豆角茎、叶),集中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与非豆科作物(如白菜、萝卜、玉米)实行2-3年轮作,避免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2. 合理密植与田间通风: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一般行距保持60-7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定植3000-3500株,避免植株过密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结荚期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湿度。

3. 科学水肥管理:避免偏施氮肥,以防植株徒长、叶片柔嫩易发病,应增施磷钾肥(如每亩施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和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浇水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二)化学防治:抓住关键防控时期

化学防治需遵循“早发现、早用药、轮换用药”原则,重点把握两个关键时期:

1. 预防期用药:白露前(或秋豆角开花初期),尚未出现病斑时,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阻断病原菌侵染。推荐使用25%丙二醇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30-40公斤,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形成保护屏障。

2. 发病初期用药:田间发现零星病斑(病株率低于5%)时,立即喷施治疗性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推荐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40-50公斤,重点喷洒叶片背面(病原菌聚集处),间隔5-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注意不同类型杀菌剂轮换使用(如三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交替),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三)物理防治:辅助减少病原菌传播

白露后可结合物理措施降低锈病发生风险:一是利用黄色粘虫板(每亩放置20-30块)诱杀蚜虫、蓟马等传毒害虫,减少害虫造成的伤口(病原菌易通过伤口侵染);二是晴天中午前后揭开棚膜(设施种植)或拉开田间遮阳网,增加通风时长,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原菌萌发;三是农事操作前(如整枝、采摘)用75%酒精擦拭工具,避免交叉传播病原菌。

三、白露后锈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秋豆角采收期与用药期重叠,需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执行安全间隔期,如三唑酮乳油安全间隔期为7天、戊唑醇悬浮剂为5天,确保采收的豆荚农药残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危害人体健康。

2. 避免药害发生:高温时段(中午11点至下午3点)禁止施药,以防药液蒸发过快导致叶片灼伤;施药时控制药剂浓度,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如三唑类药剂过量易导致植株生长受抑);敏感品种(如部分早熟秋豆角品种)需先进行小面积试喷,观察无药害后再大面积使用。

3. 关注天气变化:施药前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降雨前24小时内施药(雨水会冲刷药液,降低药效);若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在雨后晴天及时补喷1次,补喷时药剂浓度减半。

白露后是秋豆角锈病防控的关键窗口期,种植户需结合田间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物理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锈病危害,保障秋豆角的产量与品质,实现秋季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