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记忆∣消失的紫桂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09:13 2

摘要:在渑池县城西南,有个地名叫黄花村。相传,很久以前,当地百姓广植桂树,每到金秋桂花盛开时节,香飘数里,人们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黄澄澄的一片黄色,于是就把这个村子叫黄花村。

□梁小卫

在渑池县城西南,有个地名叫黄花村。相传,很久以前,当地百姓广植桂树,每到金秋桂花盛开时节,香飘数里,人们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黄澄澄的一片黄色,于是就把这个村子叫黄花村。

说到黄花村,不得不提到在唐王朝时,这里曾建有一座富丽堂皇、闻名遐迩的行宫---紫桂宫。

史载,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将洛阳定为东都,与长安并列为唐朝首都,形成“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两京格局,并命司农卿韦弘机负责洛阳城宫殿的修建工作。自公元655年至684年,武则天为摆脱贞观老臣及关陇贵族集团的束缚,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这样处于东西要道上的渑池就成为必经之路,于是,便在这一带建设行宫和馆驿。

据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所著《丝绸之路交通线路 (中国段)考察与研究》一书记载,在唐代长安至洛阳道上的馆驿共有33个、行宫21座。其中,紫桂宫位于渑池县黄花村西南,渑池馆驿西距紫桂宫约五里。

史载,公元676年7月26日(仪凤元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从长安出发巡视东都洛阳,行程21天进入渑池地界。这日,天气晴好,桂花飘香。武则天惊叹道:“好一块风水宝地,一隅胜景!愉悦之情溢于言表,遂传旨停驾暂宿。武则天站在高处眺望,只见柿树成行,柿子黄红满枝,桂树林开满了黄澄澄的桂花,郁香扑面,诗兴大发,遂以《一剪梅》词牌,提笔而书《渑水秋爽》词一首:一剪桂花万枝娇,云淡天高,略添风骚。十里飘香金色闹,红球似火,轻盈微笑。五谷丰登神州尧,瑶池蟠桃,桃源奇妙。渑水波清韶峰高,庄田幽闲,今朝更好。

唐高宗看后拍手称妙,武则天对李治说:“何不在这桂树林中修建一座行宫?”唐高宗点头应答:“甚好,正合朕意!”武则天当即挥笔题写宫名:紫桂宫。遂拟下旨意传令地方官,召集能工巧匠建造这座豪华行宫。

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县西五里有紫桂宫,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置,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改曰避暑宫,永淳初年(公元682年)又改为芳桂宫。此后,武则天与唐高宗又先后三次驾临,公元684年后,此宫渐废。应该说从长安到洛阳这一路的行宫中,紫桂宫是最受武则天喜爱的,但为什么这样快就废弃了呢?这里还有一个曲折离奇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唐代时渑池黄花村的百姓广植桂树,村民崔老汉家的三亩三分地里长着十棵金桂花树,花色艳丽,香气袭人,一闻能提神,二闻能养身,三闻能陶醉,被当地人称为“三醉花”。武则天听闻此事后,特派一位徐姓官员作为钦差到渑池了解情况,以便日后下榻紫桂宫时前往观赏。谁知这位徐大人尚未到渑池,这十棵金桂花树已遭磨难。

原来崔老汉的十棵金桂花树地边,紧挨着财主钱实权的二亩二分地。钱实权听说皇上、皇后要来此赏花,心想要是伺候好二圣,肯定能捞个一官半职。于是就想出一个诡计:我把地契上写的二亩二分地,改成三亩三分,一丈量,正好能把这十棵金桂花树占为己有。至于县令那里,托城内的姑爷送上伍拾两银子,打官司肯定输不了。

真是钱能通神,没几日,崔老汉就被传到县衙。经县令强行判批,按原告地契丈量,正好把这十棵金桂花树量到钱家地里,四邻、地保也不敢主持公道。崔老汉气得大骂财主钱实权私改地契,说县太爷断案不公。县令以咆哮公堂,辱骂朝廷命官之名,把崔老汉丢进监牢。财主钱实权如愿以偿、扬扬得意,便到桂树园里随意折腾,专等花开时节好事到来。

财主钱实权正做美梦之时,徐大人从长安带圣旨来到渑池,当即由县令陪同到金桂花树前查看,花树被弄得不像样子,就四处打听原因。这时村里一位老人悄悄将财主钱实权私改地契、行贿县令、诬告他人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与钦差。徐大人怒斥县令:“你身为一县之主,贪赃枉法,致使名花遭损,你知罪吗?”县令知事已败露,便马上放了崔老汉,归还了桂树园,并把财主钱实权下进监牢,以平民愤。

崔老汉出狱后,徐大人对他安抚一番,并封为当地的管花总管,精心培育金桂花树,以迎皇上、皇后驾临。徐钦差回到京城,在给武则天的奏章中写道:“渑池之地,实为胜景,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农历八月桂花开,满树金灿万点黄,疑似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武则天阅后满心欢喜,不久驾临,赏花观景,甚感逍遥。

数年后,财主钱实权出狱,为了报复崔老汉,就伺机偷偷地在桂花树下埋了许多白胡椒,时间不长,这些曾经闻名遐迩的金桂花树被悄无声息地毒死了。武则天自此不再驾临,紫桂宫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经过宋、元、明、清长时间的风雨剥蚀,这座宏伟的紫桂宫也塌毁无存了。

据有关资料:渑池黄花村清属西一里。1927年属西区。1949年隶属一区管辖。1956年属黄花中心乡黄花乡。1958年建立黄花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属城关区池底人民公社。1962年撤区属南庄人民公社。1963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75年属池底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改称黄花村民委员会。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黄花村民委员会随池底乡并入陈村乡。2025年8月25日,渑池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撤销城关镇设立韶阳街道,原陈村乡黄花村行政区域划归韶阳街道办事处管辖。

我在手机导航中输入“渑池黄花紫桂宫遗址”,搜索显示无此信息。在对当地多名村民的走访中,问及紫桂宫遗址在什么地方?村民的回答,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没有听说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黄花村的老支书李志峰,今年62岁的他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他说小时候听长辈们提到过紫桂宫,遗址应该是在现在的黄花村惠民苑小区附近。村里对紫桂宫遗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已有规划,并提上了议事日程。

走在回程的路上,思绪万千、感慨颇多。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承载着往昔的辉煌和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古城渑池曾经辉煌一时的紫桂宫犹如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消失的繁华和沧桑。

遥想1300多年前,大唐盛世气象。在一个风和日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仪仗如云,金甲映日,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行进在渑池古城之中,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二圣驻跸紫桂宫,赏渑城灯火,望韶峰叠翠,观渑水晴波,是何等的一幅壮观画面。

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显露出了“顾此失彼”的遗憾,一幢幢高楼大厦筑就了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那些见证历史沧桑、凝聚民族智慧的古建筑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消失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悲哀。

古建筑,是城市发展中宝贵的财富,正因为它的独具一格才使每个城市与众不同。古建筑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遗留性,不可再生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拯救、保护那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古建筑,于你,于我,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