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0年11月出生,曾获公务员考核优秀3次,上海法院个人嘉奖2次,崇明区政府嘉奖2次,获评崇明区新时代好青年、崇明区优秀志愿者、崇明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和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
用奋斗积蓄青春力量
用拼搏展现青春风采
第三届上海崇明法院
“崇法优青”候选人新鲜出炉
(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春锋
1990年11月出生,曾获公务员考核优秀3次,上海法院个人嘉奖2次,崇明区政府嘉奖2次,获评崇明区新时代好青年、崇明区优秀志愿者、崇明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和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
他用心“办好案子”,努力提升案件质效。入额以来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20余件,无一改判、发回或质量瑕疵。承办本院首例涉婚姻存续期间父母一方抢夺、隐匿未成年子女的人格权侵害案,创新工作方法促成签署《未成年人保护协议》,一揽子解决涉未成年人子女抚养问题,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他注重“作好文章”,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撰写案例分析《跳单违约的要件审查、举证责任分配及报酬认定》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三等奖;执笔上海高院重点调研课题《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治理功能研究》、上海高院报批课题《限制高消费被执行人子女权利保障问题研究》,撰写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征文中发表、获奖。
他善于“讲好故事”,热心法治宣传工作。参加上海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上海政法系统演讲比赛总决赛,讲述生态司法的崇明故事,获优胜奖;参加上海法院“沪法青年说”活动,讲述崇法青年的奋斗故事,获金话筒奖;担任“法治副校长”,相关工作获评上海市教育系统“民法典宣讲之星”。
他致力“搭好平台”,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组建青年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团队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申报青年特色服务项目,获评崇明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十大优秀工作项目。组建青年兴趣社团,开展“廌去”嘉年华、法检辩论赛等活动,展示青年风采,促进青年成长。
杨凯佳
1994年1月出生,曾荣获上海法院司法行装工作先进个人、个人嘉奖、公务员考核优秀,崇明法院“优秀干警”、直播普法达人等荣誉。
她以“实迹”履职尽责。2018年入院以来,她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在财务多岗位锻炼,负责账户核算、预算、决算编制及各类报表填报的同时,善于总结思考,参与更新制定《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为了增强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她积极推进上海法院内控平台使用,研究绘制崇明法院财务工作手册,实现经费支出全程留痕,财务工作快速上手。
她以“实际”突破自我。她扎根部门文字工作,近年来,撰写部门动态类信息、党建类信息、工作方案、事迹材料、汇报材料、调研材料等百余篇。她勇担重任,投身节能工作,认真撰写申报材料、整理台账、参与评审,助力本院获评2022年度上海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参与撰写的《多措并举攻坚节能降耗 创新创效助推示范创建》被评为2023-2024年度全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她以“实绩”砥砺前行。她注重个人能力全面发展,多次参与院里演讲、朗诵、征文、主持等各项活动。她不在一线办案部门,为了使自身能够为法院工作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线上普法直播、法治小品演绎、“今朝话点法”方言普法视频拍摄等,助力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法治故事,获评2022年度直播普法达人。她在一次次自我挑战中践行一个法院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正
1991年9月出生,曾荣获上海法院交叉执行能力大比武“执行能手”,获公务员考核优秀3次,个人嘉奖2次,崇明法院调研、法宣工作先进个人2次,崇明法院审判辅助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忠诚履职,是切实解决“执行难”道路上的“开路尖兵”。从事执行工作以来,他参与办理和办理各类执行案件1400余件,无一出现严重差错。他注重平衡好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的尺度,取得良好执行实效,妥善化解18家花菜种植户产品责任纠纷案、12家芦笋种植户追讨货款案等多起系列执行难案,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他服务大局,将司法延伸工作和为民服务宗旨有机融合。他作为驻村法官,积极履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取得基层组织好评。他做实法治副校长工作,多次前往对接学校开展“民法典进校园”讲座,在校园中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他以案说法,是法宣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积极转化工作成果,讲好法院故事。其编写的《某餐饮管理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执行案》获评上海法院典型案例;撰写的法宣微信贴被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刊载,取得较好的法宣效果。
他与时俱进,积极贯彻“数字法院”理念,为司法工作赋能增效。他以应用场景提示为突破口,深挖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最终执行到位,并力促多起关联案件一并化解,该案例入选上海高院应用场景实效案例,后获赠申请执行人锦旗感谢,切实将人民群众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
张柳生
1985年12月出生,获崇明区政府三等功1次、通令嘉奖7次、年度考核优秀6次。
他高效执行彰显履职担当。2019年入额以来,他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28件,其中调解撤诉124件,调撤率高达97%,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定分止争。执结各类案件1207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余元,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高效办理长江滩涂腾退案、1800亩土地腾退案等疑难复杂案件,其中1起案件入选上海法院十大执行典型案例。
他笔耕不辍书写公平正义。他撰写的文章发表于《人民法院报》《上海审判实践》,撰写的司法建议获评崇明法院优秀司法建议,撰写的案例获评上海法院十大执行典型案例,撰写的文章获评“法治崇明”建设优秀项目,参与编写《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与实务研究》《环境资源案例裁判精要与评析》《乡村普法法官说》等书籍。
他普法宣传护航法治未来。他参与拍摄上海广播电视台法治纪录片《执行第一线》第五季和第六季,凝聚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共识,展示了执行干警风采。作为法治副校长,多次至学校举行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宣传,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对学生保护、校园安全管理等提出针对性建议,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陈凌
1991年4月出生,曾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获评上海法院审判辅助能手,崇明法院“优秀干警”、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和法宣工作先进个人。
她政治立场坚定,坚守法治初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站稳人民群众立场,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她扎实工作,勇于探索。作为新时代法院青年,始终牢记进取者才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在不同的岗位上,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担任法官助理期间,在院里组织的审判辅助技能竞赛中,获庭审记录一等奖2次、裁判文书撰写二等奖1次。并荣获2023年上海法院审判辅助能手。
她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调研工作,积极撰写信息、调研文章、司法建议等,多篇信息被上海高院录用,所撰写的案例曾入选2016年度全国首例案例汇编、获2020年度上海法院精品案例,所撰写的司法建议书获2024年度上海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书,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多本专业书籍的编撰工作。
她不忘初心,司法为民。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工作,对接三个村居、一所学校,服务村居法官工作室、法治副校长等系列项目,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法治宣讲;参与拍摄“今朝话点法”方言普法视频;走进村居,参演法治小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荣获2023年崇明法院法宣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在“法治黑板报”活动中获最佳指导奖。
周学培
1987年10月出生,先后获得上海高院、崇明区政府多次个人嘉奖,获评崇明法院审判辅助之星、办案能手,参加2023届上海法院卓越青年训练营。
他以专业守护社会公正。自2013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一直深耕于派出法庭,直面基层司法实践,不断积累和沉淀前行的力量。自2020年12月成为一名员额法官以来,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549件。他始终坚持“公正与效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审理过程之中。
他以调研转化办案成果。他始终将调研作为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路径,在笔耕不辍的努力中将审判实践转化为调研成果。在院庭领导指导下,撰写的案例获得上海高院“四个一百”精品案例,参与执笔上海高院《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类案办案要件指南》,参与编写崇明法院“涉农纠纷审判指引”系列丛书及《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与实务研究》《世界级生态岛环境司法的探索与实践》等多部书籍。
他以实干诠释责任担当。面对新时代的司法需求,坚持守正创新,勇于作为,走出新思路、创造新成绩。在院庭领导指导下,参与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完善全院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参与院级层面“瀛在无讼”线上智慧平台设计及线下调解中心建设等创新工作。
顾欣
1990年11月出生,曾获个人嘉奖2次,优秀公务员4次,崇明区优秀民革党员,崇明法院“优秀干警”、敬业奉献之星、工作能手等荣誉。
他忠诚履职,恪尽职守。担任中队长以来,他坚持对标对表安防新要求,优化全院安防设施,提升安防硬实力。负责的安检条线年均安检55800余人次,包检25800余次安全无事故。他全面推行“一车一档”电子化管理,实时记录34辆执勤车辆出勤明细、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等,优化使用效率、节约使用成本。管理的车管条线年均出勤4467车次,安全行驶566000余公里。
他身披藏蓝,心系群众。他总结出“倾听—疏导—帮扶”三步接待法,面对情绪较激动的当事人,他笑脸相迎,耐心倾听对方需求,在最短时间时间内安抚好对方的情绪,多次在安检一线化解冲突。他在安检警务处常备糖果点心、救心丸等物品,用“小物品”化解“大危机”。
他投身统战,凝心聚力。加入民革以来,他积极履行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职责,提交政协提案1件、社情民意19篇,被市政协、民革市委采用12篇。撰写的建议被市政协采用并获得2023年度崇明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此外,他积极组织参与民革“博爱·心连心”“博爱·普法”等系列活动,先后深入特殊学校、乡村街道,为特殊儿童送去温暖,为基层百姓排忧解难。从警十年,未忘初心,他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奉献与坚守,践行司法警察的初心使命,履行入警誓词的铮铮誓言。
1988年2月出生,曾荣获全市法院调研先进个人、优秀信息员、上海法院工作成绩优秀个人,崇明区三等功、个人嘉奖,崇明法院调研能手、调研先进个人、调研标兵、十大岗位之星、法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她向下扎根,于微光之处守护万家灯火,阳光和泥土是她最朴实的“底色”。从综合部门的“多面手”到派出法庭的“土味法官”,她办理案件近千件,无一改判或发回。她灵活采用巡回审判等方式,将法庭搬在田间地头,实现了纠纷的“有解”到“优解”。办结的文书获优秀裁判文书,办理的案件被上海高院官微刊发,撰写的《像鲍卫忠那样始终苦干实干》被最高院《法院队伍建设》刊发,她本人也入选上海法院青年典型储备库。
她笔耕不停,努力在司法实践中探寻理论之果,求知和探索是她最靓丽的“战袍”。参与编撰信息等各类文字材料十余万字,被上海高院录用百余条;连续4年执笔法院报批调研等各类课题并获奖;连续5次获法院学术讨论会奖项;数篇文章荣获数字法院建设等主题征文奖励,并被《上海法治发展报告》收录,数篇案例获本院十佳案例等。她本人也入选调研自主管理委员会,持续发挥调研的传帮带作用。
她妙笔生花,努力传递法院正能量,键盘和文字是她最灵动的“机甲”。在各类平台发表相关报道510余次,其中中央级媒体30余次,2000字以上整版报道8篇。她积极参与官方公众号运维,策划的案例、图文在上海高院获奖。她以点带面,对接村居、学校等开展各类普法数十次,受众近千余名。作为主讲人的《法官说案》节目在上海电视台法治天地栏目播放,参与拍摄《土味法官》微视频,荣获法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董晓菲
1992年11月出生,曾荣获上海法院成绩突出个人、个人嘉奖,崇明法院优秀干警、业务能手、审判辅助之星、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勤勉敬业,立足本职岗位。扎根民事审判一线近十年,对审判工作倾力、倾情、倾心。十年来,共助审、参审、主审各类民事案件2300余件,其中2023年8月入额以来,共审结300余件,各项审判质效数据名列前茅,所办案件无一改判发回。
她担当实干,注重审判延伸。作为崇明法院团总支委员,协助开展多项青少年主题教育、“假日学校”等活动,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法治讲座,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入崇明区妇联“奋斗有我绽放巾声”宣传团,以案说法讲好妇儿维权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协助新闻中心录制多期“今朝话点法”方言普法视频,有效引导当地群众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她笔耕不辍,锻造调研本领。撰写工作案例《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坚持强基导向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连续三年执笔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系列白皮书,其中1篇获评上海法院优秀审判白皮书。参与并执笔上海司法智库重大调研课题,参与执笔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并获二等奖;参与起草多份院级规范性文件。
管军
1997年5月出生,曾获年度考核优秀1次,嘉奖1次,获评上海法院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崇明区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崇明法院“优秀干警”、法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立足本职工作,深耕执法办案辅助一线。曾获崇明法院审判辅助技能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六年来,辅助办理执行案件1502件、辅助办理刑事案件318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发出本院首份《信用修复证明》和《自动履行证明》,起草本院首份《预拘留通知书》,均起到了良好的执行效果。
他做好审判延伸,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重视执行经验的总结提炼,参与编写执行局相关案件办理规范;注重法宣调研,撰写的多篇法宣稿件被本院、上海高院官微采编;执笔上海高院重点调研课题1项、报批课题1项;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分获第六届和第七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司法研讨会征文优秀奖、第九届天大司法论坛优秀奖;向国企、机关单位等制发多篇司法建议;积极参与本院应用场景沟通建设,1项应用场景获推广;多次前往村居、学校、机关开展普法讲座。
他践行司法为民,学思践悟时代楷模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共计944.5小时;投身中西部协作,弘扬鲍卫忠时代楷模精神,作为崇明法院与沧源法院首批交流学习干警,他通过跨区域经验共享,深化两地法院协作交流,撰写的学习鲍卫忠时代楷模文章刊发于《人民法院报》并被最高院公众号转载。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