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中无历日,这话虽古,可我在山上却把日子记得格外清楚。以往从不写日记的我,这次却破了例,每日在本子上记下两三行字。自七月二十三日清晨初醒于山中,至八月二十一日晨起下山,整整三十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原定要完成的工作也在这段时光里逐一完成,心中踏实而满足。
山中无历日,这话虽古,可我在山上却把日子记得格外清楚。以往从不写日记的我,这次却破了例,每日在本子上记下两三行字。自七月二十三日清晨初醒于山中,至八月二十一日晨起下山,整整三十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原定要完成的工作也在这段时光里逐一完成,心中踏实而满足。
离开上海时,朋友问我何时归来,我答:“一个月。”果真分毫不差。有位朋友来信惊讶地问:“你每日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你天天寄出一卷稿子,都佩服不已。上海酷热难耐,我们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正想告诉他这山中的生活。
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像如今这般规律,也从未如此专注地投入工作。初到山中那晚已近深夜,滴翠轩一片漆黑。我问心南先生:“怎么不点灯?”他笑道:“在山上,天亮即起,天黑便睡,久了便成习惯。今夜因与家母说话才迟了些,其余人都早已入睡。”我半信半疑,更不信自己这个在上海惯于晚睡晚起的人竟能适应此等作息。
然而次日清晨六点,心南先生准时起身,同室而眠的我也只得跟着起来。推门而出,阳光已洒满廊前,绿栏杆映着晨光,后改漆为红色,更添诗意。放眼望去,满山竹林青翠,红瓦黑瓦的屋舍错落其间。东面山下,小山连绵,田畴如画,炊烟袅袅升起,几片浮云飘荡,光影变幻,美不胜收。
心南先生说,若遇云起,漫山云海翻腾,诸峰若孤岛浮于海上,更是奇景。我虽未得见,却已心向往之。次日接梦旦先生等人上山,午后闲步山间,烈日当空,只得在竹林小径中避暑。
山中天气多变,晴空忽转乌云,大雨倾盆而至,片刻又云开日出。伞成了必备之物,既能遮阳,亦能挡雨。雨后凉意沁人,我独寻小径往观瀑布。山路虽峻,却因满地竹叶松软,行走安稳。手扶竹竿如握栏杆,步步从容。
莫干山有两处瀑布,碧坞路险难至,我便先探山下一处。沿途溪声相伴,终至目的地。可惜水流细弱,气势不足,令人略感失望。然万籁俱寂中唯闻水声,洗身濯足,心神俱清,亦觉畅快。
归途遇擘黄等人欲出游,我欣然同行。经游泳池,见碧眼黄发者嬉水欢笑;过新会堂、图书馆、幼稚园,人群熙攘;至球场,设施齐备,石阶环绕,布告提醒安全,处处井然有序,令人赞叹。
傍晚登临山脊,夕阳温柔,金光抚面,微风拂体,舒适无比。远眺塔山,亭影隐约,心南先生告知那是莫干山最高峰,令人心生向往。
夜深风起,呼啸穿廊,楼屋似为之撼动,山中之夜原来如此生动。自此,我每日清晨六点即起,八时早餐,阅报回信,九时伏案写作,午间稍歇,下午续写至四时,之后或散步山间,或静心读书。天黑用饭,闲谈片刻,八时安寝。如此规律生活,持续整月,身心皆获滋养,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内心充满宁静与喜悦。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