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易购当年一次性砸钱买了VMware的“永久授权”,合同写得很清楚:给钱到位,升级和补丁包到退休。
1亿英镑的官司,特易购这回是真急了。
英国超市货架上那根香蕉,可能比法庭文件先感受到震动。
说白了,买软件跟买牙膏不一样。
特易购当年一次性砸钱买了VMware的“永久授权”,合同写得很清楚:给钱到位,升级和补丁包到退休。
结果博通去年把VMware吞进肚子后,画风突变——“永久”俩字突然被橡皮擦掉,所有人要么按年掏钱,要么自己扛着老版本裸奔,出漏洞不关我事。
英国零售一哥当场懵了:老子3000家门店、16万员工的收银系统全靠这个底座,你一句话就让合同变废纸?
更窒息的是时间点。
通胀正猛,英国老百姓连鸡蛋都要算着买,超市系统一旦瘫痪,货架补货能直接断片。
连锁反应是啥?
今天没牛奶,明天没面包,后天可能连报纸头条都在骂“IT外包作的孽”。
特易购在法庭陈述时罕见地提到了“社会不稳定”这种词——翻译翻译:一旦收银系统挂掉,英国民众可能先冲政府,再冲超市,最后冲博通。
不是小题大做。
去年VMware一张补丁包推迟两天,特易购内部测试环境就全线红灯。
换成生产环境,那就是16万员工打卡异常、卡车在高速上下不来、冷链仓库温度传感器失灵……一串多米诺骨牌。
现在博通直接掐掉补丁,等于把牌桌掀了。
隔壁AT&T也在打官司,但美国人更狠——直接告博通“垄断”。
德国西门子那边更微妙,一边法院排队,一边偷偷把40%的虚拟化业务迁去Nutanix。
Nutanix最近笑得嘴都歪了:去年新增2700家客户,三成都是从VMware跳槽的。
甚至有CTO在酒桌上放话:“博通把我们当提款机,那我们只好换张卡刷。
”
博通不是没听见抗议。
财报会议上高管照例念稿:订阅制“让客户更敏捷”,实际翻译过来是“让财报更稳定”。
华尔街确实吃这一套,股价今年涨了26%。
可另一面,社区论坛里吐槽贴像洪水:“老子2016年买的License,现在让我交年费续命?
这跟买完房每年交钥匙费有啥区别?
”有网友直接P图,把博通LOGO换成“Broadcost”——专门帮你要钱的。
一个微妙细节:特易购在起诉书里,把经销商Computacenter也拖下水,指控他们曾经口头承诺“永久授权性质不变”。
销售在电话里拍胸脯的场景历历在目,现在就差把聊天截图甩到法官脸上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特易购“矫情”——软件本来就在转型,订阅制早晚的事。
但问题是节奏。
你把一辆开了十年的货车突然改成扫码启动,司机当然抓狂。
VMware的客户们不是拒绝云时代,而是拒绝被生拉硬拽进云时代。
现在最焦虑的其实是那些中型企业:没有像特易购那样请顶级律师团的底气,却也经不起软件账单翻三倍。
伦敦一家中型律所IT主管私下吐槽:“我们预算会议上已经有人提议直接把虚拟机关掉一半,员工愿意加班就手动跑流程,省下来的钱给博通交订阅费。
”——荒诞得像电视剧,但Excel确实算出了这个数字。
至于结局?
三种剧本:
1. 博通软化,出个“安抚版”方案给大客户留个案底授权,但中小客户继续挨刀;
2. 法庭判特易购胜诉,全球客户排队抄作业,博通股价闪崩后想出折中补丁;
3. 博通硬刚到底,市场份额三年后下滑,Nutanix和微软在角落数钱数到手抽筋。
无论哪个剧本,有一条铁律变不了:当一盒牛奶的保质期开始取决于一行订阅代码更新时,IT部门不再是“幕后小透明”,而是把连锁零售帝国扛在肩上的纤夫。
下次超市收银机卡顿,别急着骂店员,也许只是千里之外某个硅谷工程师忘了点“续费提醒”。
来源:自强不息一点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