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挑战,传统的西方心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智慧,这些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国心法》一书,将现代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挑战,传统的西方心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智慧,这些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国心法》一书,将现代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正式向公众推出《中国心法》一书,介绍其核心内容、特色与价值。通过作者分享创作心路历程、嘉宾致辞、圆桌对谈等环节,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解决现代人的心理困境,引发读者对中国文化与现代心理学融合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希望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作者、嘉宾与读者能够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互动,促进书籍的传播与推广,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普及与发展。
01. 活动主题
《中国心法:用传统智慧解答人生关键问题》
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
02. 主讲嘉宾
彭凯平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文心讲堂主讲教授;多次受邀在国际顶级心理学学术会议发表主题演讲,并连续两年作为亚洲地区唯一被邀请者,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作联大报告。
赵昱鲲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华代表,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副秘书长,美国《积极心理学日报》专栏作家。清华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译有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中国心法》作者。
03. 活动详情
日程安排
对谈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
4月8日(周二)14:00-16:00
📍活动地点:
@心·啡空间Heartful Coffee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68创意产业园A座中区08A
北京首家“心理学+咖啡厅+书屋”创意空间,一个汇聚思想火花与心灵共鸣的特别咖啡馆
主办方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文心讲堂
颉腾文化
协办方
沐心书院
心·啡空间Heartful Coffee
学堂在线
空悠悠书局
沐光少年
扎堆戏剧
大渔大师课
笔记侠
沅心理
线下报名方式
亲爱的朋友们,一直以来,我们秉持公益之心举办各类活动,期望为大家构建心理学+知识交流平台。但随着想参与人数增多,场地空间有限,每次活动中随意缺席现象频发,但有些很想现场参与的读者朋友又遗憾没能亲临现场参与,影响了活动有序安排和其他想要参加朋友们的参与机会。
为改善现状,让读者都有机会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并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也避免“报名成功却不到场”的情况,我们设置了预约确认。
预约确认规则:活动免费,预约确认需现场购买📚《中国心法》作者亲笔签名书+☕饮品。
这样的设置机制是为筛选出真正珍惜机会的您,一同营造优质交流氛围。在这里,最先感受新书魅力,与作者和书友们开启深度阅读之旅。诚邀您加入,共赴书香之约!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线下报名如您临时行程有变,请及时告知我们取消报名。请注意:预约确认费用在活动开始前24小时内不予退换,敬请理解。
📚 活动后设有作者签售环节
现场购书 可获嘉宾签名版《中国心法》
《中国心法》是一本质朴而温暖的心灵归途之书。作者以己为镜,诚恳地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曾留学海外的理工男,如何从起初对中国文化持强烈批评态度,到后来用科学视角发现中国心理的合理之处,最终回归中国文化,找到心灵安放之道的心路历程。相信读者朋友们也会从作者的故事中获得极为有益的启发。
这更是一本写给所有中国人、助力人生再启航的积极之书。作者以中国文化的精髓为根基,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视角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而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案。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的修心之法,不仅深入剖析了认知、情感和精神三个方面的八种传统智慧,还融合了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中国文化如何助力我们走出心理困境、享有幸福。
若你正身处迷茫与焦虑之中,感到心力交瘁、问题重重,本书将告诉你: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那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蕴含在人间的每时每刻生活之中。我们无需向外寻求答案,因为世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中国文化基因,内在就蕴含了对人生关键问题的解答。正如本书作者的恩师、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彭凯平教授所说,“真正适合我们的解决之道,或许早已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
“《中国心法》新书发布会活动群1”,及时获取本次活动资讯:
来源:彭凯平教授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