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体育产业靠什么站上政策风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00:40 1

摘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

中新经纬9月10日电 题:体育产业靠什么站上政策风口?

作者 付一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体育消费站上风口。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这为体育消费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体育赛事是拉动消费的引擎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体育消费作为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扩大自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带动效应。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达1.49万亿元。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体育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从消费细分领域来看,体育用品消费作为体育消费的基础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淘宝、天猫、抖音等四家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到2181.67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56.78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7.5%,远高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的6.0%。

不仅如此,在实物型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以观赏型体育消费为例,各类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转播权销售以及周边产品销售等,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体育赛事的举办更是大大激活了这些消费领域。例如,根据赛事门票售卖平台大麦网提供的数据,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共售出门票10.17万张,实现门票净收入4500万元,赛事期间带动住宿、餐饮等领域消费3.8亿元,外地观众占比约80%。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体育赛事正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通过多维度的消费场景,促进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营业额增长,实现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的同时,也直接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体育消费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体育消费的壮大不仅可以赋能经济增长,同时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具有极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能够与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多种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另外,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比2022年底翻了一番有余,业务涵盖体育场馆设施制造、健身器材研发、运动鞋服面料生产、自行车配件制造、智能穿戴设备生产、运动康复设备研发、体育用品材料生产、VR(虚拟现实)竞技体育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运动相机、无人机、运动飞机生产等多个领域,并且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体育用品的品质、科技含量和个性化定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势必会促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比如,一些企业开始生产具有智能监测功能的运动装备,能够实时记录运动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这种智能化的产品创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在服务业方面,体育消费极大地带动了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以体育赛事运营为例,赛事经济已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我国各地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涌现,如“村超”“苏超”“村BA”等等。这些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现场观赛,还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了影响力,有力地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其他相关服务消费的增长。

体育培训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培训,随着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体育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体育消费在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具体而言,不同地区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消费产业,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发展。在一些自然环境优美、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区、海滨、草原等地,可以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打造户外体育消费目的地。例如,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自行车联赛、山地车湿地挑战赛、徒步大会等活动,将自然景区转化为户外运动胜地,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在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地区,可以将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如一些古城举办传统武术赛事、民俗体育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既能够传承文化,又可以拉动消费。​

其次,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一则,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无论是本土传统赛事还是国际顶级赛事,都能通过镜头向外界展示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风貌,例如马拉松赛事中途经的地标建筑、民俗表演,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城市文化魅力,潜移默化中强化城市文化认同感;二则,举办体育赛事可以倒逼城市公共服务升级,为保障赛事顺利举办,城市需优化交通调度、完善医疗保障、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这些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服务赛事,更长期惠及市民生活,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三则,体育赛事有助于塑造城市积极形象,成功举办高水平赛事能向外界传递城市的组织能力、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吸引更多人才、游客与投资,从而形成“赛事名片效应”。

上述从文化传播到服务升级、再到形象塑造的连锁反应,正是体育赛事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核心逻辑。而随着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更是可以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流入,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最后,体育消费有助于提升社会福祉。

一方面,体育消费的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消费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投资健康的行为。通过购买体育用品、参加体育培训和健身活动等,人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和活动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传播功能。诸如“村超”“苏超”“村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参与和观赏体育的平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够增强社区、乡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些赛事在传播体育文化的同时,也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体育消费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大力支持体育消费,还能在多个领域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运营到体育服务提供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水平的人才。​

在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创新升级,需要招聘更多的生产工人、技术研发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以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传统制造业岗位的增加,还催生了如冰雪装备设计、研发等新兴岗位。

与此同时,体育服务业的兴起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最典型的便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创造了大量临时性和长期性的就业岗位。临时性岗位包括赛事志愿者、安保人员、赛事服务人员等,他们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长期性岗位则涉及赛事运营策划、媒体转播、市场营销等专业领域,吸引了众多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投身其中。​

此外,体育培训行业也需要大量专业的体育教练和培训管理人员;体育旅游则需要导游、景区服务人员以及熟悉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体育传媒领域对体育记者、赛事解说员、视频制作人员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毫不夸张地讲,体育消费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就业生态系统,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群都提供了颇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正因为体育消费在赋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才要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