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流量主导的时代,线上直播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消费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购物,直播间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销售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商直播用户已达到4.64亿,占全体网民近45%,其中超过六成的人会在观看直播时直接
在当今互联网流量主导的时代,线上直播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消费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购物,直播间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销售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商直播用户已达到4.64亿,占全体网民近45%,其中超过六成的人会在观看直播时直接下单。这种消费模式的兴起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心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指出,直播带货本质上是在引导人们进行非理性消费。它并非单纯地提供商品信息,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心理策略,激发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
回顾过去,无论是上门推销还是电视购物,其核心都是销售,而直播带货则是这一模式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它借助网络平台,将销售范围扩展至全国乃至全球,信息传递更迅速、更高效。理性消费本应是先有需求,再货比三家,择时购买。但直播带货打破了这一逻辑,用各种“套路”让人在情绪驱动下快速决策。
主播常以“家人们”“兄弟姐妹们”等亲昵称呼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增强信任感。他们语速飞快,信息密集输出,不给观众留出思考和比价的时间,让人在信息洪流中失去判断力。价格策略上,常以“原价299,直播间仅需269”制造优惠错觉,实则可能先提价再打折,让消费者误以为捡了便宜。
商品介绍中,主播往往只强调优点,忽略缺点,利用“光环效应”让消费者因某一点好而认为整体优秀。同时,“限量发售”“只剩最后几件”等话术制造稀缺感,激发抢购心理。一些产品还贴上“权威认证”“明星同款”“专利技术”等标签,提升可信度,尽管这些资质未必真实可靠。
赠品策略也常见,“买一送多”“加赠盲盒”等让人感觉超值,实则多为捆绑销售。更有主播通过讲故事、打感情牌,调动观众情绪,让人在感动或同情中下单。针对不同群体,主播还会精准迎合痛点:对学生强调实惠耐用,对老年人则关怀备至,言语贴心,让人倍感温暖而冲动消费。
面对这些策略,保持清醒尤为重要。观看直播时,不妨多平台对比,冷静自问:这是刚需吗?必须现在买吗?这里最划算吗?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留出思考空间,才能真正掌握消费主动权,做到理性、明智、安心购物。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