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 “夏语润乡”实践团:瑶里蕴茶话,语中传乡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23:36 1

摘要:“夏语润乡”实践团由王悦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有罗泓力、郑凌燕 、刘晴恩、张亚妮、张楚妤、蔡东君、袁慧玲、赵英涵、黄文垣、许莺馨。

瑶 里 蕴 茶 话

语 中 传 乡 情

华北电力大学“夏语润乡”实践团

成员信息

“夏语润乡”实践团由王悦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有罗泓力、郑凌燕 、刘晴恩、张亚妮、张楚妤、蔡东君、袁慧玲、赵英涵、黄文垣、许莺馨。

项目背景

01

“语言架桥促发展,文化赋能助振兴”。7月10日,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夏语润乡"实践团师生一行11人再赴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汪胡村,开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征程。“夏语润乡”实践团2023年曾获“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入选2024年“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北京赛区主赛道三等奖。三年来,团队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语通心”的理念,扎根瑶里古镇,连续开展“茶文化+普通话”深度实践。项目系统梳理当地千年制茶技艺与生态茶产业发展脉络,创新“普通话+茶产业服务场景”培训模式,精准覆盖茶农、导游等关键群体,实现重点人群普通话普及率、规范率“双提升”,显著增强群众语言获得感与职业竞争力,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语言赋能注入了新活力。

实践内容

02

1

搭建沟通桥梁 共筑语言家园

在“推普传情” 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团以“精准化+温情化”模式打通乡土沟通脉络。课前的问卷调研像一把钥匙,摸清了村里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和需求;随后挨家挨户的邀请,带着笑脸和耐心,把 “来上课” 的邀约送进每一户有留守儿童的家庭。

课堂上,“数字炸弹”“你划我猜”“朋友请喝茶”“茶文化三字经接力朗诵比赛”等趣味游戏让普通话学习不再枯燥。当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 “浮梁高山茶” 时,眼里的光格外明亮。我们还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分享家里的采茶故事,那些藏在方言里的温情,终于能被更多人听懂。

2

深耕本土文化 厚植自信根基

实践团将当地特产浮梁高山茶化作生动的教学素材,从茶叶的生长知识讲到礼仪文化,孩子们围在一旁,听得认真,问得踊跃。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孩子们走进茶文化的世界,手把手带他们开小小辩论赛。“春茶Vs夏茶” 绿茶Vs红茶”,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侃侃而谈,那份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在茶香中悄然绽放。

3

铭记峥嵘岁月 点燃报国之志

“星火传承”主题实践中,实践团把“两弹一星”精神搬进乡村课堂。通过多人儿童剧本杀、功勋人物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的拼搏历程。“原来我们用的电,背后有这么多厉害的人在努力呀!” 一个孩子的感叹,道出了精神传承的力量。课堂上的小游戏也藏着巧思,“模拟火箭发射” 让孩子们在协作中体会 “团结拼搏”,“科学小实验” 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当孩子们用普通话喊出 “向科学家学习” 时,爱国的种子已在心中萌芽。

4

护航归家之路 温暖童心旅程

考虑到村里多是留守儿童,实践团特别安排了 “守护同行” 行动。下课铃响后,团队成员们分组护送孩子们回家,陪他们走过乡间小路,听他们讲学校的趣事、家里的小猫。“老师,明天我还能来吗?” 这是孩子们说得最多的话。我们知道,这不仅是对课堂的期待,更是对陪伴的渴望。每一次安全送达,每一个家长的微笑,都让我们觉得,这份守护格外有意义。

结语

此实践活动,是一场用真心换真情的旅程。从推普课堂到茶香浸润,从精神传承到安全守护,我们用实际行动陪伴留守儿童成长。

短暂的时光里,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变化 —— 从羞于开口到侃侃而谈,从对家乡文化懵懂到自豪推介。这片土地上的茶香与笑语,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我们也坚信,播下的语言种子、文化种子、爱国种子,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

实践感悟

03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一边协助教学组同学推广普通话、传播茶文化,一边聆听老红军的峥嵘往事,深深体会到语言相通是文化传承的桥梁,而老一辈革命者用热血铸就的精神,更是茶文化中“坚韧醇厚”品格的生动写照。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促进交流,更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传承茶文化,也是在延续先辈们沉淀的生活智慧与民族风骨。它激励着我既要学好知识、说好普通话,也要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 袁慧玲

在这次乡村实践中,我一边跟着志愿者团队教孩子们说普通话、讲红色故事,一边帮着阿婆们记录传统手艺的步骤,渐渐懂得语言相通是情感共鸣的钥匙,而老辈人用岁月守护的技艺,正是红色故事里“执着坚守”精神的鲜活注脚。这次经历让我醒悟,推广普通话不只是消除沟通隔阂,更是编织文化认同的经纬;守护老手艺,也是在打捞流淌在时光里的生活热忱与民族智慧。它鞭策着我既要练强本领、用好普通话,更要握紧传承的星火,用点滴行动为乡土文化延续和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团队成员 许莺馨

夏语润乡实践团连续三年深入景德镇汪胡村开展推普工作,见证了语言力量带来的切实改变。村民们从当地方言到普通话的转变,孩子们从怯场到自信表达的进步,茶农们用普通话推广非遗产品的成效,都让我们看到语言普及对乡村振兴的实际价值。在实践中,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通过语言教学、文化传播等方式助力当地发展。推普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为乡村发展搭建沟通桥梁。我们期待继续用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语言工作者的力量。

——指导老师 王悦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