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5年4月5日起,将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将从4月9日起对实施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实施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对日本加征24%,对越南加征46%等。
文:武占国,编辑:小戎,出品:增长工场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宣布新的关税政策,此前一直被提及的“对等关税”终于落地。
从2025年4月5日起,将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将从4月9日起对实施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实施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对日本加征24%,对越南加征46%等。
截至2025年3月4日,美国对华进口商品的关税已经提高到了20%,两相叠加关税达54%。这样的“对等关税”力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美国同时还取消了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
那么这些新的关税政策,将对中国企业出海和跨境电商有什么影响?
一、特朗普超预期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将宣布加征关税这一天定义为“解放日”,10%的“普适性”关税将对全球185个国家征收。
此前,特朗普于2月1日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又在3月3日宣布于次日(3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次加征10%的关税,两次累计关税为20%,这次叠加34%的关税,总关税达54%
这次,特朗普还签署了另一项行政命令,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国将正式终止中国大陆与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免税包裹待遇”,对其征收30%的关税或者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
此外,对其他国家“对等关税”包括:
对以色列商品征收17%的关税,对欧盟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日本商品征收24%的关税,对韩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印度商品征收26%的关税,对瑞士商品征收31%的关税,对印尼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商品征收36%的关税,对伊拉克商品征收39%的关税,对越南商品征收46%的关税,对柬埔寨商品征收49%的关税,等等。
例外来自美国的近邻,对符合美加墨贸易协议“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的商品将可以得到对等关税的豁免。
新的关税政策将在4月9日开始生效,据经济学家洪灝测算,美国对于全球的平均关税将飙升到近30%,关税政策如果如期实施,那么这30%的关税将是近百年来美国对于全球实施的最高的关税水平。
关税宣布的时间是在美股闭市之后,所以对美股影响还没有显现,不过关税公布之后美国股指期货大幅下跌,纳斯达克一度下跌超过4%,苹果美股盘后大跌超过7%,特斯拉跌5%,英伟达跌超4%。
对中国来说,电子产品、纺织服装、轻工业产品、机械设备等行业,是中美贸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纺织品和服装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传统优势产业,针对上述领域加征关税将增加中国产品出口成本。
对日本来说,加征24%的关税将使其汽车、电子产品等主要出口领域在美国受到影响;而对于加征46%关税的越南,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是对美主要出口商品。欧盟20%的关税,将影响其广泛的商品出口,包括机械、汽车、农产品等。
当然,加征关税对美国的影响也不小,大面积关税会直接增加美国的进口成本,进而带来美国国内企业采购成本和消费者购买价格的普遍上涨。
二、对中国企业出海和跨境电商有什么影响?特朗普宣布的新关税政策,给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冲击巨大。
此前,这一免税政策助力众多卖家以低价销售商品,而如今,即便单件商品价格不高,也需缴纳关税,直接推高了卖家运营成本,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随之增加。
以Temu、SHEIN等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凭借高性价比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高额关税的来袭,直接动摇了其在美国市场的根基。
在这样的困境下,跨境电商卖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布局。一种思路是在海外设立仓库,如此一来,商品可提前运至海外仓,后续销售时能降低部分物流及关税成本。
不过,此策略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建立和运营海外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仓库租赁、人员管理等费用;另一方面,东南亚等一些原本被视为可转移生产、降低成本的地区,同样被加征了高额关税,这使得将生产转移至这些地区的策略受阻。
另一种应对方法是调整选品策略,卖家可尝试转向更高价值、更高利润的商品。这样在面对高额关税时,有更多利润空间来缓冲成本压力。但这也意味着要重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新选品的目标客户群体需求,调整营销推广方式,同样存在一定风险和挑战。
此外,过度依赖美国单一市场的弊端在此次关税政策冲击下暴露无遗。跨境电商企业应秉持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的理念,加大力度开拓其他国际市场。通过拓展这些市场,企业能有效分散因美国市场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从整体行业发展来看,虽然短期内跨境电商面临诸多困难,但从长远视角,这或许是行业重新整合升级的契机。
企业需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即便产品价格因关税有所上涨,消费者基于对品牌的信任仍可能选择购买。
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全球化管理能力,优化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以更高效、灵活地应对政策变化,把握全球市场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