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岁的孟佩杰每天穿梭在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校园与出租屋之间,脚步从未停歇。她要赶回去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喂饭、擦身、按摩,一样都不能少。她说:“我娘只爱吃我做的饭。”这句话成了她拒绝他人帮助的理由,也成了她十二年如一日坚持的信念。五岁那年,父亲去世,
二十岁的孟佩杰每天穿梭在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校园与出租屋之间,脚步从未停歇。她要赶回去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喂饭、擦身、按摩,一样都不能少。她说:“我娘只爱吃我做的饭。”这句话成了她拒绝他人帮助的理由,也成了她十二年如一日坚持的信念。五岁那年,父亲去世,生母将她送人;八岁那年,养母突然瘫痪,养父也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命运似乎从未善待这个山西女孩,但她却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
从踩着凳子做饭开始,到带着养母上大学,孟佩杰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辛劳。2009年夏天,她在学校附近租下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月租不到两百元,一张床、一张旧桌就是全部家当。清晨五点,她便起床为养母准备早餐,曾经因够不着灶台而摔伤,胳膊烫出水泡,养母哭着劝她放弃,她却抹掉眼泪说:“明年就长得够高了。”中午下课后,她一路小跑回家,做饭、喂饭、换洗尿布,再匆匆赶回教室。同学们记得她总是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地冲进教室,却从不抱怨一句。
刘芳英病情严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萎缩。孟佩杰在床铺上铺塑料布,每天清洗床单衣物,冬天里双手冻得裂口流血。为了帮助养母恢复,她坚持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半小时,甚至用手为排便困难的养母抠出粪便。养母因病痛情绪失控时,她从不争执,反而买来笑话书读给她听,扮鬼脸逗她开心。
经济拮据,母女俩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维生。孟佩杰课余发传单、当收银员,暑假顶着烈日发广告,两个月挣1300元,第一件事就是买红烧肉给养母补身子。她穿别人送的旧衣服,同学聚餐时悄悄把饮料带回家,谎称“鸡腿挨着鸡屁股,我不爱吃”。
2010年,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免费收治刘芳英。孟佩杰每天将体重148斤的养母从病床抱到轮椅,护士想帮忙,她仍坚持:“我娘只爱吃我做的饭。”养母生日时许愿“希望站起来,给女儿依靠”,孟佩杰紧紧抱住她说:“没事的妈妈,我爱你。”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她被称为“临汾最美女孩”。
2011年,她的故事传遍网络,网友自发祝福,有人写诗赞她“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她当选“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说:“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热度褪去后,她选择回归平凡。2012年毕业后,她放弃外地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隰县成为文物旅游局一名普通职员,月薪两千多元。她每月资助贫困儿童300元,走进乡村小学分享经历,传递温暖。2018年,她当选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2020年,与一名教师结婚,婚后依旧带着养母共同生活,悉心照料。
如今,养母身体有所好转,能坐轮椅活动,还会用手机看短视频,偶尔直播母女日常,观众寥寥。有人问孟佩杰是否后悔付出整个青春,她低头切着土豆,轻声说:“今天做我妈最爱的炒扁豆。”
她不再接受采访,面对游客合影请求,总是婉拒:“我只是普通职工。”而她的身影,依旧出现在隰县街头,默默行走在一个女儿最朴素的承诺里。
来源:晓妙招